一季度四川GDP增長速度創10年新高

     今年以來,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大力推進“三個根本性轉變”的大背景下,全省鞏固和發展擴大內需的政策效應,國民經濟加快發展的勢頭十分明顯:工業生産高速增長,投資增勢強勁,內需的潛力逐步釋放,消費需求日趨激活,投資自主增長能力明顯增強,企業景氣指數繼續看好。初步統計,一季度全省完成國內生産總值(GDP)1065.7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1%,增速達到10來的最高點,連續4個季度保持兩位數據增長,為全年預期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一季度經濟運作基本情況

    1、國民經濟加速增長的勢頭明顯

    隨著宏觀政策累積效應的逐步釋放,一季度四川經濟繼續上年高位運作的態勢,GDP增長速度再創新高。從1992年至今的11年的經濟運作軌跡分析可以看到,四川經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振蕩調整後,已經進入到了一個穩步發展的通道。1992年起四川經濟增長速度不斷回落,GDP增速從13%回落到1999年的5.6%,之後四川經濟便逐步回升,GDP增速逐年加快,2000年增速為9%,2001年和2002年GDP增速分別提升到9.2%和10.6%。而今年一季度以來,經濟增長髮力,GDP以12.1%的速度高開,比上年同期增幅高2.7個百分點,比2002年全年增幅高1.5個百分點,逼近1993年的12.9%的水準,達到10年來的最高增幅。

    從季度資料來看,四川經濟在逐步走高的同時,穩定性也大大增強。2002年四川各季度GDP增速分別為9.4%、10.9%、10.6%和11.1%,上半年GDP累計增長10.2%,1-3季度累計增長10.4%,全年增長10.6%,經濟運作沒有出現大的起伏。這種平穩快速增長的格局是近年四川經濟發展中少有的。

    同時,作為經濟增長先行指標的宏觀經濟景氣也穩步上升。一季度全省企業家信心指數達到124.2%,比上季增加2個百分點,預計下季度企業景氣指數也將比本季度增加3.5個百分點。景氣指數全面上揚,表明企業家信心不斷增強,“人氣”逐步趨旺。

    2、第二産業尤其是工業的強勁增長,極大地拉動經濟的全面發展

    一季度全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各産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為149.37億元,增長4.2%;第二産業增加值為411.69億元,增長18.5%;第三産業增加值為504.67億元,增長9.4%。第二産業尤其是工業增勢強勁,拉動經濟的較快發展。

    在畜牧業強勁增長的帶動下,四川農業生産平穩發展,結構調整穩步推進。其中畜牧業總産值增長8.4%,林業總産值增長9.1%,種植業總産值增速與上年基本持平。初步測算,第一産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3%。

    工業方面,全省工業生産持續高速增長,效益大幅提高。其中大中型企業生産增勢強勁,完成工業增加值158.3億元,增長28.4%;支柱産業的貢獻也較突出,完成增加值164.6億元,同比增長27.3%。據測算,一季度四川全部工業完成增加值345.86億元,增長17.6%,拉動GDP增長個5.8百分點,對四川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7.8%。與此同時,在投資高速增長的帶動下,四川建築業增勢強勁,比上年增長24.2%,增速是上年的2.6倍,對GDP增長的貢獻率也由上年的4.2%提高到了10.5%。初步測算,第二産業增長18.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6.7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8.3%。也就是説,在GDP增長12.1%中,第二産業就拉動了7.1個百分點。

    第三産業增勢平穩。其中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增長較快,增長11.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3個百分點。由於全省居民對住房的消費熱情依然較高,全省商品房屋銷售面積達到234.1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7.2%,因此整個房地産業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長9.7%,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6個百分點。一季度全省運輸郵電通信業增長8.6%,金融保險業增長8.6%,其他服務業增長8.6%。初步測算,第三産業對GDP增長貢獻了4.4個百分點,貢獻率達36.4%。

    3、投資、消費仍是拉動經濟快速健康增長的重要因素

    一季度,政府投資和建設國債持續強力拉動,投資的自主能力有所增強,使全省固定資産投資增長加快,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顯著增強。據統計,全省固定資産投資額為303.8億元,增長28.3%,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5.5個百分點。其中,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投資(不含城鄉集體和個人投資)236.6億元,增長46.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6.1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準高14.8個百分點。據初步測算,一季度總投資對四川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6%,比上年提高了4.5個百分點,拉動GDP增長6.8個百分點。

    消費市場日趨活躍,商品銷售保持較快增長。一季度,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490.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3%,增幅比去年提高了2.2個百分點。居民消費需求的回升表明,居民的消費預期正在逐步好轉,經濟內生性力量有所加強。初步測算,一季度四川總消費拉動經濟增長5.3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3.9%。

    外貿出口進一步擴大,但“凈出口”對四川經濟的影響仍然較小。一季度,全省外貿進出口總額10.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6.1%。其中,出口5.5億美元,增長19.8%,但低於全國出口平均增幅13.7個百分點,增幅在全國各省(市、區)中居第26位,加之省際間的流入大於流出的影響,使得“凈出口”對四川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仍然較小。

    4、經濟運作出現新的亮點

    隨著居民收入水準提高和消費結構升級,以最終消費為導向的市場化投資日趨活躍,拓寬了産業發展的空間,尤其是與提高生活品質密切相關、技術含量較高的産業,如住宅、電子、交通通訊設備等對經濟增長和産業升級的拉動作用顯著增強。據統計,全省傢俱類、汽車類、通訊器材類、電子出版物及音像製品類消費較為集中,在限額以上零售貿易業銷售類值中,傢俱類增長88.4%,汽車類增長48.9%。同時,物價有所回升,居民消費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0.9個百分點,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上漲0.1%,其中,輕工業産品出廠價格下降1.1%,重工業産品出廠價格上漲1.5%。

    二、上半年國民經濟發展趨勢及政策建議

    一季度四川經濟加速發展的態勢,為全年預期目標的實現奠定了良好基礎。但經濟運作中也出現了一些需要引起高度關注的問題,如就業壓力仍然較大,物價回升的基礎不牢,燃料和動力等上游産品供應偏緊,投資的持續高速增長隱藏著低水準重復建設的危險等。同時,雖然世界經濟正處於溫和復蘇階段,但復蘇的基礎還很脆弱,不確定性仍然存在。

    儘管如此,上半年四川經濟發展仍存在著很多有利的條件和環境:一是宏觀調控政策(如積極財政政策)的支撐作用依然強勁,國家大的經濟發展環境將繼續改善;二是“十六大”和“兩會”的召開為四川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援,而新一屆領導班子的組建也為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組織保證;三是全省近期組團到沿海發達省市考查學習,必將給四川經濟發展帶來新的觀念、新的舉措和新的突破。

    從需求因素來看,雖然今後投資力度依然不小,但去年基數較高,同時房地産是否還會持續高速增長尚不能確定,因此不排除投資小幅下調的可能;雖然一季度消費增幅比去年有所提高,但繼續上漲的壓力不小。從生産因素來看,如不發生意外(如自然災害等),第一産業將穩定發展,第二産業對工業的依賴性較大,因此保持工業的穩步發展十分重要,但工業在持續高位上加速增長的壓力較大,不排除第二産業在平穩發展中有小幅下調的可能,第三産業平穩發展的格局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綜合各項因素預測,四川二季度仍將延續高速發展的格局,經濟平穩運作的特點將十分突出,上半年經濟增長率在一季度的高位下小幅回落的可能性較大,但仍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速度。

    為此,在今後的工作中要突出抓好以下幾點:

    1、放手發展民營經濟

    認真學習和借鑒沿海發達省市民營經濟的發展經驗,進一步改善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堅持內涵與外延並舉,增量與增效並重,著力培植骨幹企業和特色産品,全面提高民營經濟發展的品質和水準。

    2、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十六大指出:堅持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資訊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按照這一要求,要大力推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以高新技術産業為先導、基礎産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産業格局。在重點發展支柱産業的基礎上,廣泛應用資訊技術,加快國民經濟和社會資訊化,使其成為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的先導産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鏈。

    3、大力發展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第三産業

    要充分發揮我省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優勢,搞好旅遊資源的深層次開發,在進一步完善和保護好風景名勝區的同時,積極開發建設現代化的大型旅遊設施。積極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産品,加快旅遊隊伍建設,努力把我省旅遊業培植成為層次較高、特色明顯、具有較強帶動作用的支柱産業。

    4、努力增加就業崗位

    3月末,全省城鎮從業人數同比減少10.2萬人,就業壓力持續較高。下崗失業問題,既影響社會的安定團結,也不利於社會需求的發揮和經濟的持續增長,因此,就業問題不僅是今年也是今後較長時期內我省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一個突出問題。要把發展服務業作為近期擴大就業的主攻方向,把發展小城鎮服務業作為轉移農村勞動力的重要載體,把加強對下崗職工、民工等弱勢群體的服務作為主要內容,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緩解就業壓力。(四川省統計局核算處 曾俊林)

    

     國家統計局2003年4月16日


中國四川
四川
四川旅遊網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