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重組啟動上海國資改革

    今年第一季度,上海國民經濟實現"開門紅",全市實現GDP1325.8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8%,其增幅達到了近五年來同期最好水準。在各行業的統計數字中,上海商業倍受關注。今年1--3月份,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3.44億元,其中2月份實現零售總額186.20億元,創單月銷售額歷史新高。上海商業今年一季度銷售還實現了"雙超",一是超額完成進度要求,二是超額完成了計劃增長目標。從一系列統計數字不難看出,商業在上海經濟中所佔據的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正是其所具有的行業特徵和競爭環境使之成為上海國資改革中的重頭戲。

    國資改革高潮將至

    機構改革是今年"兩會"的熱點和焦點。國家經貿委撤消了,一個新的"管人、管事、管資産相統一"的國資委正式掛牌。而近期上海四大商業巨頭合併,聯手打造商業航母----上海百聯集團,正是順應了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的大潮。

    此前,上海國有資産管理部門的有關負責人也曾表示,根據十六大精神,上海將繼續完善市和區縣"兩級政府、兩級管理"的政府管理資産的體制,其中對於那些對上海經濟發展有重大影響、前後關聯度高、支柱産業中的重點國有企業、涉及全市的重大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國家規定的有關國有資産,將由市政府國資管理部門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此外,該負責人還表示,探索有效的國有資産經營機制和方式,將是上海新一輪國資改革的重點。上海將通過對部分授權經營公司和市屬國有企業的資産重組以及組建跨行業、跨部門的綜合類投資公司或資産經營公司,來加快國有資産的有序流動。

    有業內人士表示,上海四大商業集團的重組預示了新一輪國資改革的高潮即將到來,並具有較強的示範效應。上海的國資改革將以此作為試點,逐步向其他領域推進。目前,新的上海國資委班子已在構建中,它將結束過去"多龍治水"的局面。新組建的百聯集團很可能由上海市政府統一授權,將國有商業資産所有權劃撥到上海國資管理部門;這些企業原先分散于市商委和市經委的人事管理權也一併剝離轉入,從而實現資産管理權與人事管理權的高度統一。

    自身發展迫在眉睫

    中國的商業流通領域是一個對外開放較早的領域,對外開放的程度也決定了其行業內激烈競爭的程度。雖然中國的商業巨頭一直在不遺餘力,快馬加鞭地進行擴張,但與國外同行相比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自身規模上都不佔據絕對優勢。從開店數量上看,外國零售企業在中國已經從進入期轉向全面、快速的擴張期,無論實際開店數目,還是計劃開店數目都大大快於中國流通企業,並且單店規模也遠大於中國企業。從規模上看,中國的商業企業仍十分弱小。國外知名的商業"巨無霸"沃爾瑪年營業額上千億美元,而中國最大物流企業的營業額也才不過幾十億元人民幣,根本不在同一量級。

    在管理資源、人力資源、資金資源諸多方面,外國零售企業的優勢更為明顯。其通過全球電腦網路的統一管理,使管理成本大大降低;通過全球採購,得到其供應商的折扣和返傭;通過高薪或者各種手段挖走中國零售企業的優秀人才。由於資本雄厚,一些外資巨頭還可以在先期進入時實行虧損戰略等不公平競爭手段,搶佔中國市場。而這些都是中國零售企業無法做到的。

    國際有關諮詢機構和中國專家的研究結果表明,按照現在的發展勢頭,不到5年,中國大中城市的市場格局將是:外資大型流通企業將佔有市場份額的60%以上,完全掌控中國的流通主渠道;中國大型商業流通企業佔有30%的市場份額;中小流通企業佔有10%的市場份額;而且,前5位的零售商將都是外國零售企業。這就意味著,在未來幾年內,中國的流通業有可能完全由外資掌控。

    1+1+1+1應大於4

    上海百貨商業行業協會秘書長王瀏河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上海四大商業集團重組開創了商業領域重組的先河。他説,上海商業無論從業態發展還是管理水準都具有較強的優勢,但與國際水準相比還具有較大的差距,中國加入WTO,實際上對中國商業流通領域將産生不小的衝擊。因此,現在急需加快國內零售企業資源整合,積極支援民營資本參與商業企業結構調整,並加快國有商業企業改制重組,從而重點培育大型民族物流企業集團。

    他認為,上海四大商業集團重組正是順應了這一要求。應當看到,商業領域特別是百貨業要跟國際接軌,就要向現代百貨業發展,而其中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進行百貨業的連鎖化。這就需要商業企業走規模發展的道路,並且要具備強大的物流配送體系。而此次重組的四大集團,既有像一百這樣的百貨業企業,又有聯華和華聯這樣的連鎖企業加盟,還有物資中心這樣的物流企業參與。從業態的角度來看,未來的百聯集團可謂是集各家之所長。一個集團內可以進行統一調配,有規模,有數量,才能建立一個成功的物流配送體系,在縮減成本的同時,提高了上海商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並以此為契機,向全國範圍內擴張。百聯集團的發展目標並不局限于上海,在未來的兩三年裏,將發展成為中國的商業航母。

    上海經濟發展研究所所長沈晗耀則對四大集團重組表示出了一些擔憂。他認為,四大商業國有企業的劃撥,其重組成本比較低,而且也減少了不同所有制在重組中的漫長談判過程,應當是一種比較有效率的手段。合併之前,四大集團裏幾乎都有百貨,也都有連鎖,但各自規模都不大,這就造成了一種資源的浪費。現在,四個變成一個,通過資源整合,其運作效率應該大大高於從前。不過,他同時稱,這種重組在短期內比較有效率,但從長期來看,也有隱患。雖然重組成本較低,但內部協調的成本較高。一些有關優質資産內部整合的方式及細節問題還值得探討和研究。此外,如果把上海商業集團整合為一個集團,雖然是一致對外,但缺乏內部競爭。他個人認為,應該在一個領域裏培育兩個大型集團,他們之間應既有競爭又有合作,這樣才有利於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集團重組應以技術或業務關聯度為紐帶,以競爭力為標準,以産權關係為調整手段來進行産業重組,這樣,才能使重組後的企業發揮最大的效能。

    《上海證券報》2003年4月16日

    


上海四大集團聯合重組 國內最大商業航母誕生
上海國資管理體制改革醞釀新突破
上海國資辦表示加快國有上市公司重組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