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小心“洋水果”坑人!

    最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與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對北京、上海、江蘇、廣東、深圳市場上的進口商品進行抽檢,發現打著“進口”招牌的“洋水果”中,其實很多並不姓“洋”。而這些水果市場的“假洋鬼子”,以不菲的價格憑空賺走消費者不少人民幣,此現象也帶給人們不少思考。

    據這次抽檢披露,在標注著15個國家(地區)産的35個品種的假洋水果中,主要問題是産地不符,或以國內水果冒充進口水果。其中僅江蘇市場這類假洋水果就佔了19%,上海佔到35%。比例雖然不是很高,但其欺詐性的影響對我國水果市場的衝擊卻不可小覷。

    筆者在北京最大的四道口水果批發市場了解到,國家批准經營進口水果的公司,每批進口水果都要經過有關部門的檢疫檢驗,貼注標簽,併發給經營許可證。但他們經營的進口水果的比例並不是很高,絕大部分經營的還是國産水果。可在不少果攤都能見到大批“洋水果”,不能不令人懷疑。

    據了解,由於我國對進口水果的稅額較高,其市場價格一般都要比國産水果高出幾倍。前幾年水果走私曾對進口水果市場衝擊不小,但這兩年的嚴厲打擊已見成效。另外,這幾年都已引種成功,並形成生産能力,所以造假者也紛紛改換了手段。如明明是引種的水果,卻貼上假冒洋標簽;或者將原産地的國名直接標注在價簽上,偷換産地概念,而售價卻比照洋水果高攀不下;另外有些純粹土生土長的國産水果,只因為品種稀有而在異地被當作洋水果銷售。

    值得深思的是,洋水果以品質精選、包裝考究、品牌突出贏得市場,而一些假冒的洋水果,也多是採用這種偽裝粉墨登場,欺世盜名。我國一些品質優良的水果,所以在市場沒有競爭力,主要就是在如何運作市場、發揮品牌效應上缺乏創意。所以一些業內人士充滿信心地認為,我國自産水果如果能借鑒一些先進的行銷經驗,再加上價格上的優勢,不但能在國內叫板洋水果,也會成為國際市場叫響的“洋水果”。

    《市場報》2001年4月4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