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資本淘金汽車業

    縱觀2002年汽車業的一大現象,就是民營資本如突起烽煙,直接殺入曾經以國有企業為主體的汽車行業。無論是湘火炬與陜汽集團合作組建陜西重汽,還是中大集團控股中威客車,抑或是曙光整合黃海客車,都令業內為之一震。而諸多跡象表明,這些購並重組,都不是結束,更多的民營資本將陸續涌入汽車行業。專家認為,這將有可能導致汽車業發生一系列重大變化。 

    國家對汽車工業的投融資政策將發生變化 

    一位業內人士説:“照現在這個趨勢走下去,用不了幾年,汽車行業就變成民營企業的天下了!”他的話可能多少有些誇張,但至少説明一點,民營資本的陸續進入,將會逐漸改變我國汽車工業的資本構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汽車業的投融資體系。 

    國家經貿委權威人士曾表示,按照規劃,“十五”期間,國家將限制財政性資金進入汽車行業,支援直接融資和外資及民營資本生産汽車。這就表明,國家對民營企業做汽車採取的政策,早就不是鐵板一塊,只是汽車的投融資體制改革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而是一個涉及到整個國家的投融資體制改革諸多方面的問題。 

    目前,國家對外資進入汽車製造和汽車貿易業都創造了較為寬鬆的環境。隨著加入WTO後對汽車業的保護性措施逐年減少,加上國家正加快汽車行業投融資體制改革的進程,對民營資本的“歧視性”政策也將會越來越少。 

    而國家財政性資金受到限制後,屬於大投入、大産出的汽車工業,所需要的大量資金從何而來?顯然,廣泛吸納民營資本和社會資本進入,是融資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國家將會像對待外資一樣,創造條件鼓勵更多的民營資本進入汽車業。 

    傳統的汽車生産格局開始出現裂變 

    這幾年,一提到民營企業幹汽車,人們就會聯想到吉利集團,因為汽車行業一直只有這一家民營企業在哼唱著“獨角戲”。此前,民營資本跟汽車靠上邊的,也是在汽車零部件領域裏晃蕩。而最重頭的轎車業,對於中國的民營資本來説,則一直是個難以涉足的禁地。 

    那麼,近期進入汽車業的民營企業,是否改變了這一現狀?答案並非完全肯定。目前這些企業基本進入的還是商用車領域,包括卡車、客車和越野車等,而轎車行業有國家審批制度的“大鎖”牢牢把著,民營資本一時還難以開啟大門。有專家認為,目前中國轎車的生産格局雖稍有裂隙,但還是帶有明顯的計劃經濟色彩。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一局面也遲早會變。“加入WTO後,國家對‘老外’、‘老鄉’和‘老國’,可能開始還有一定的區別對待,但到了一定程度,肯定要讓它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這是國家經貿委一位負責人最近在作報告時説的一句話。他所説的“老鄉”,指的就是民營企業。據悉,“十五”期間,國家將減少對汽車市場準入的行政性審批。不久前,關於放開汽車領域準入的政策已經公佈。這就是説,不遠的將來,吉利會發現,突然冒出的競爭對手不只是一個兩個,異軍突起的民營企業,有可能一下子扛起轎車業的大旗。有業內人士評價:民營企業進入汽車製造行業,是對民營資本準入的突破,也預示著由國家投資壟斷的傳統汽車生産格局開始出現裂變。 

    中國汽車工業將形成新的競爭態勢 

    “這幾家民營企業控股國有企業,與其説是民營資本在改良國企‘血統’,不如説是民營資本在自己‘造血’重生。”對湘火炬和中大的重組動作,一位汽車行業的老專家這樣評價。

    一些國有企業很快就會發現,它們“自唱自吟”的寂寞日子雖然要結束了,但“一枝獨秀”的好時光也快到頭了。因為一旦轎車準入制度放鬆,肯定會有不只一家兩家的民營企業盯上這個大市場,原來國有企業“單打獨鬥”的局面,有可能迅速演變成規模化、集團軍競爭作戰的態勢。國家鼓勵各類企業公平參與競爭的政策,將把民營企業推到汽車業競爭的前臺。

    目前在轎車領域,主要還是外資跟國有資本在競爭,而在商用車領域,民營資本已在一步步向前爭奪著原來國有企業主體的地盤,大有“以狼吞象”之勢。民企在資金與技術上的劣勢,正通過資本的拉動和資源的再配置,變成一股巨大的能量,將其自身激活,對國有資本乃至外資形成巨大的挑戰。

    已有專家預言:中國汽車工業已進入了一個多种經濟成分共生存、同競爭的新時代,民營資本與國有資本和外資一起,成為共同左右未來中國汽車工業的三大支柱力量。由此産生的競爭,將促進汽車工業市場結構和産品結構的調整,有利於拉動國內的汽車消費。同時,民營資本的介入,還將使中國汽車業發生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連鎖反應。

    南方日報電子版2003年2月9日


中國將支援民營資本進入汽車領域
前國家機械工業局局長邵奇惠:
限制民營資本進入汽車工業 汽車“路障”何時撤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