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政策研究凸現五大重點

    從有關部門獲悉,為緩解環境壓力和滿足發展需要,“十五”期間我國環境政策研究重點已確定為以下五個領域:

    第一,深入開展環境戰略研究。

    要持續深入地研究我國直至本世紀中葉的環保戰略和國際環境戰略動向,更要研究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過程中如何確保環境安全,以及環保在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各省級環保部門要結合本省情況,研究如何推動本地環保工作的戰略或思路。市、縣級環保部門更側重於明確工作重點,研究具體工作策略和方法,切忌層層搞空泛的戰略研究。

    第二,推動迴圈經濟,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我國每人平均資源佔有量遠低於世界平均水準,許多地區生態環境脆弱,繼續沿用傳統發展模式將難以維持經濟高速增長。要將迴圈經濟融入經濟結構調整作為一項重要課題進行研究。迴圈經濟的實質是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減少污染物排放。要研究建立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利用政策體系和經濟政策,如價格、稅收和財政政策,激勵企業發展清潔生産,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同時,為了真實、準確地反映經濟社會發展水準,還要研究發展過程中的環境損失和環境效益,為建立不同層次的綠色經濟核算體系做好技術準備。

    第三,運用市場機制,建立環保經濟調控和籌資體系。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在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要研究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多元化投資機制,增加環保投入。環保投資主體包括政府、企業和個人。要進一步明確各投資主體的職責、投資模式和運作方式,制定相關政策,引導社會資金投向環保領域。積極推進污染治理和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市場化、專業化。

    第四,研究適應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入世新形勢的政策。

    首先,要深入研究入世後環境管理面臨的新形勢,及時調整環境管理政策,做到準確定位,依法辦事,公開透明。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和貿易與環境的關係日益密切,環境管理政策應加強與貿易政策的協調。其次,由於我國整體環保水準較低,今後一段時間內,在外貿領域將面臨越來越大的環境壓力。部分工業産品和農産品由於在生産、包裝、使用等環節的環保要求偏低,容易受到發達國家綠色貿易壁壘的限制。隨著貿易自由化的發展,污染産業、有害物質和外來物種入侵將對國家環境安全構成威脅。要研究發達國家與貿易有關的環境法規、標準和措施,建立國際貿易預警機制,儘快完善我國環境法規、標準和措施,加快制定環保方面的市場準入標準,健全進出口環節的環保檢驗和監管政策。

    第五,建立環保公眾參與機制。

    各地應根據自身情況,逐步建立環保公眾參與機制。要積極推行環境資訊公開化,保障公眾的環境知情權。要公開政府和企業的環境行為,增加環保透明度。同時,要疏通公眾參與環境監督的渠道,加大參與力度,使公眾在環保政策、規劃制定和開發建設項目“三同時”過程中,以及效果評估時都能發表意見。要研究公眾對企業行為監督的有效措施,建立公眾參與保障機制。加快制定保護公眾環境權益的法律和制度,明確群眾的環境權益。(柯 環)

     經濟日報2002年11月22日


環境保護
世界環境日30週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