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營經濟新的歷史使命

    西元2002年11月15日,星期五,中共十六屆一中全會剛剛結束,新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與中外記者見面時説,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將堅定不移、一以貫之地貫徹執行十六大確定的奮鬥目標和各項方針政策,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繼續推向前進。

    胡錦濤的講話雖然不長,卻引起海內海外、社會各界的強烈共鳴。一句“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更是表明瞭新的中央領導集體建設現代化強國的信心和決心,也為我們勾畫了今後工作重點、指明瞭努力方向。尤其對快速發展中的中國民營經濟來説,既是難得的歷史機遇,又肩負著極其重要的新的歷史使命。

    中國建設現代化強國,是根據鄧小平上個世紀70年代末,關於“三步走”的戰略構想而逐步推進的。目前我們已經完成第一步和第二步,即完成了從貧困到溫飽和從溫飽到小康轉變的歷史任務。江澤民在十六大報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正是第三步戰略目標的具體體現,是鄧小平關於“小康”建設計劃的繼續與發展。

    事實上,要順利實現第三步戰略構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必須按照胡錦濤所指出的那樣: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20多年改革與發展的實踐表明,如果我們不是摒棄以階級鬥爭為綱,堅定不移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強調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産力,完成全黨工作重心的轉移,就沒有今天的成就和輝煌。

    一週前的11月8日,星期五,在江澤民所作的2.8萬字的十六大報告中,“發展”和“變化”是最頻繁出現的詞彙。報告的第二部分“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共有3000多字,其中“發展”一詞用了20多個:“必須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都要堅決衝破,一切束縛發展的做法和規定都要堅決改變,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都要堅決革除”……要發展,就要創新,因此“新”和“創新”是十六大上聽到次數最多的詞彙。十六大代表、中共青海省西寧市委書記張裔炯稍加注意,數了數江澤民報告中出現的“新”字,發現至少有100個:“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

    要實現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增添新力量。江澤民説:“在社會變革中出現的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于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仲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社會階層,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他説:“對為祖國富強貢獻力量的社會各階層人們都要團結,對他們的創業精神都要鼓勵,對他們的合法權益都要保護,對他們中的優秀分子都要表彰……”

    雖然他沒有像去年“七一”講話中,在相連的兩段話裏直接表示要把這些先進分子吸收入黨,但卻在論述“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時巧妙地重申,把“其他社會階層的先進分子吸收到黨內”。他説:“要把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自覺為黨的路線和綱領而奮鬥、經過長期考驗、符合黨員條件的其他社會階層的先進分子吸收到黨內來,增強黨在全社會的影響力和凝聚力。”

    江澤民在報告中還強調“必須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他説,“這要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方針在全社會認真貫徹”,“要尊重和保護一切有益於人民和社會的勞動。不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不論是簡單勞動還是複雜勞動……一切合法的勞動收入和合法的非勞動收入,都應該得到保護。”

    在強調保護合法勞動收入之後,他在報告中説:“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援人們幹成事業的社會氛圍,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於人民。”

    尤其具有突破性意義的是,江澤民在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完善保護私人財産的法律制度”。這預示著中國將有可能在不久的未來,把有關“保護私有財産”的條文加進憲法,或專門制定更具體的法律保護私有財産。

    民營企業家、浙江飛躍集團總裁邱繼寶在十六大上創了一項紀錄———第一次被安排在中國共産黨全國代表大會期間,和其他代表一起集體接受記者採訪。按照邱繼寶的説法,江澤民的報告中提到“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以及“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援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這兩個“毫不動搖”,讓“我們私營企業的信心更堅定了”。

    像千千萬萬的邱繼寶一樣,如果我們把包括民營企業家在內的多方面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就會為我們“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就會為第三步戰略目標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

    人們知道,鄧小平提出三步走戰略目標之後,又提出了分階段發展模式,即允許並鼓勵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然後波浪式地帶動大家共同富裕的發展模式。共同富裕內含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富階段,用政策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第二階段是幫富階段,富裕發達地區幫助貧困落後地區;第三階段是共同富裕階段,在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富強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根據中共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黨一百年和新中國成立一百年的發展目標,我們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準的小康社會。這是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必經的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和關鍵階段。

    私營企業主和其他新的社會階層人員,正是先富起來的一批人。他們都是響應黨的號召自謀職業先富起來的。在他們中間,有一批私營企業家從1994年開始,率先到老少邊窮地區進行投資性扶貧。此舉被稱為光彩事業,創造了先富幫後富,實現共同富裕的典型經驗。目前,累計已有8846名非公經濟人士和港、澳、臺、僑工商界人士投身光彩事業,實施50萬元以上的光彩事業項目5744個,投入資金229億元,已幫助259萬貧困人口解決了溫飽問題。光彩事業項目已從農村扶貧開發,發展到參與城市國有企業改造、下崗職工再就業、農業産業化、環境保護、國土綠化、移民安置、教育和高新技術等領域。2000年聯合國經社理事會授予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特別咨商地位,把光彩事業作為一種新型的扶貧模式向國際社會推廣。

    在他們中間,還有一批農業科學家,在民營企業中以技術要素參與分配,形成每人平均擁有百萬資産的科學家群體。這種模式把科學家引入市場,促進了科技成果轉化,進而把農民也引入市場,産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以陜西省楊淩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為例,楊淩農科城每年的科技示範催生經濟效益達100億左右。數據顯示,民營經濟對中國GDP的貢獻已超過50%。

    由於民營經濟正在成為實現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的主力軍,正在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力量,中國民營經濟因此肩負著更大的歷史責任和更重要的新的歷史使命。我們堅信,中共十六大之後,民營企業將會有更好的社會環境,中國民營經濟也將會為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更大的貢獻。

    中華工商時報2002年11月18日


16大專題網站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