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聯合國2002年全球投資報告  
陳威華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17日發表了《2002年全球投資報告》。如何解讀這份報告?中國的出口競爭力究竟在世界上處於什麼樣的水準?外國投資對於中國的經濟發展具有什麼樣的作用?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訪了貿發會議的投資問題專家、負責起草這份投資報告亞太部分的詹曉寧博士。

    貿發會議的報告顯示,2001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為7350億美元,比上年下降51%,是10年來的首次下降,也是近30年最大跌幅。今年報告還首次將各國(地區)吸引外國直接投資額與其經濟規模進行比較。按這種計算方法,比利時/盧森堡、中國香港和安哥拉成為2001年吸納外國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地區),中國只排在第47位。但按實際接受外資的總量計算,中國2001年接受外國直接投資額達到470億美元,比2000年增加15%,在發展中國家中位居第一;在全球範圍內,排在美國、英國、法國、比利時/盧森堡和荷蘭之後的第6位。

    詹曉寧指出,中國經濟的發展潛力是舉世公認的,尤其是中國開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談判以來,各國投資者非常看好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以及投資環境。在吸收外國直接投資的排名榜上,中國雖然只名列第六,但吸收的外來投資額卻比上年的410億美元增加15%。而排在第1位的美國、第2位的英國和第3位的比利時/盧森堡,2001年吸收的外來投資都較上年大幅度減少。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這一點尤其顯得不平常。此外,從外國直接投資的凈流入量來看,中國達到451億美元,居世界首位。世界上其他主要吸收外國直接投資大國的外資流出量都大於流入量。

    同時,中國近年來也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新建項目投資吸收國。詹曉寧介紹説,跨國公司的投資方式主要分為並購和新建項目兩種。許多發達國家所吸收的鉅額外國直接投資,主要是跨國公司之間的並購,而跨國公司在中國進行新項目所投的資金遠遠高於用於並購企業的投資。在2001年的470億美元的外國投資中,屬於新項目投資的有445億美元,企業並購行為只有23億美元。

    詹曉寧指出,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説,新項目投資比單純的企業並購行為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它可以直接為東道國創造生産和技術能力,對東道國實現産業結構的調整,填補某些産業的空白,打破傳統的行業壟斷,增強市場競爭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根據貿發會議的報告,當今世界貿易格局的形成與變化和跨國公司的作用密不可分。主要工業國的數據表明,在20世紀90年代後半期,包括跨國公司間和公司內貿易在內,涉及跨國公司的貿易大約佔全球貿易總額的2/3。此外,有關跨國公司外國分支機構的數據表明,跨國公司外國分支機構對東道國的出口貢獻非常之大。作為歷年貿發會議投資報告亞太部分的撰稿人,詹曉寧介紹説,計算出口競爭力的傳統方式一般是採用根據國家(地區)貿易量排名的靜態方式。這次的投資報告採用了創新的動態方式,即以出口占全球貿易份額的增長幅度來評判一個國家的出口競爭力。這種方式能更清楚地顯示一個國家的發展潛力。按靜態排名方式,中國發展的速度是很快的,但是從動態排名的變化更可以看出中國競爭力的進步。由於中國出口增長強勁,在世界出口市場上的競爭力排名第6位,但要是按照競爭力提高的速度來看的話,中國則排在第1位。具體的數字顯示,中國在世界出口市場的份額,從1985年至2000年,提升了4.5個百分點,而美國僅提升了1.7個百分點,歐洲許多貿易大國的出口競爭力則在下降。

    貿發會議在投資報告中還將出口産品分成資源密集型産品、高技術産品、中技術産品和低技術産品四大類。1985年至2000年的15年間,中國出口産品的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高、中技術産品方面的競爭力提高的速度尤其可觀。1985年,初級産品和資源密集型製成品的出口占中國出口總量的49%,至2000年,這一比例下降到了12%,而非資源密集型製成品的出口比例上升到87%。其中,高技術産品的出口比例從1985年的3%,提高到22%,包括通訊設備、自動化數據處理設備和電腦零部件在內的10種主要産品已在當今世界貿易中佔相當地位。

    詹曉寧指出,市場份額的增長表明一個國家的動態出口競爭力及其跟蹤現代技術和貿易模式不斷變化的能力。中國高技術産品出口比例的提升速度,是全球最快的,它標誌了一個國家真實國際競爭力的提高,其影響因素不僅僅取決於國內的自然稟賦,更多的是依賴於人力資源的提高和先進技術的應用。

    全球投資報告沒有對2002年全球投資動向進行預測。但詹曉寧認為,根據目前情況,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量可能還要下降25%左右,這主要是因為發達國家吸引外資下降。發展中國家可能與上年持平,維持在2000億美元的水準,其中亞太地區的外資流量可能略有增加,主要因為亞洲經濟開始復蘇,外國投資者將相對看好這個市場。今年1月到6月,中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數為245億多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7%,預計全年吸收外資總額將超過500億美元,達到歷史新高。

    他預測,拉美地區受當地金融危機影響,吸收外資的流量可能要進一步下降。此外,前一段時間拉美國家吸收外資的增長,主要是靠利用外資實行私有化因素的拉動。現在私有化的過程已經減緩,大項目都已完成,外資流入的總量將會有所下降。非洲去年吸收的外資已從上年的90億美元增長到了170億美元,今年大概會持平或略有下降。東歐地區相對看好,由於有些國家的經濟正積極融入歐盟,有些國家的市場還要進一步開放,所以吸收的外資量將會略有增長,但是它在世界吸收外資總量中所佔的份額並不大,對全球外資格局不會産生很大影響。

    經濟參考報2002年09月19日


聯合國貿發會議發表“2002年度投資報告”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