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為何要建“經濟特區”  

    找新經濟增長點

    南韓財政經濟部經濟政策局局長樸炳元在日前舉行的一次研討會上就這一問題做了回答。他説,建設經濟特區是將南韓發展成為東北亞商業中心國家的重要一環。2002年年初,南韓總統金大中發表了將南韓發展成為東北亞商業中心的基本構想。以財政經濟部為首的韓政府各部門經過半年多的研究,于最近初步擬定了“東北亞商業中心國家實現方案”,該方案的核心內容就是要建設經濟特區。

    樸炳元稱,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球經濟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首先,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使南韓在國際市場上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而全球經濟發展的不穩定,也使南韓的出口不可能像以前一樣保持連續的大幅度增長。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韓政府認為,只有進一步擴大開放,改善投資環境,大量吸引外資,才能保持持續發展。

    迄今為止,南韓的製造業已基本全面開放,進一步開放的餘地很小,但在服務業方面,如醫療、教育等領域,南韓的市場還相當閉塞,進一步開放的餘地很大。問題是,南韓國內醫療界和教育界對該領域的開放有很強的抵觸情緒,認為一旦開放,南韓的這兩個行業將受到巨大衝擊。韓政府的想法則是,這些服務行業目前由於分散零碎,競爭力的確較弱,但如果一直這樣固步自封,閉門造車,很難得到發展壯大,最後的結果仍將是被衝垮。鋻於這種實際情況,為了實現逐漸開放這些服務業的目標,同時又避免在現階段對國內相關行業産生太大衝擊,南韓政府決定採取建設經濟特區的辦法。

    經濟特區高度開放

    南韓政府擬建立的經濟特區主要包括兩大塊:一是西海岸的仁川國際機場附近地區,包括永宗島、松島、金浦和高陽地區;二是南海岸的釜山港和光陽港附近地區。這些地區的主要特點是距離進出口口岸近,交通物流相對方便。那麼,南韓即將建立的“經濟特區”主要有哪些特點呢?首先,要開放教育和醫療等服務行業。允許外國大學在經濟特區內設立分校,一方面為南韓培養國際化的人才,同時也吸引外國留學生,以期形成新的産業;允許外國法人在特區內設立外國人專用的醫院和藥店。其次,擴大對特區內外國企業和外國職員的稅收優惠。對中等規模的外國投資給予與大規模投資一樣的稅收優惠,並將外國職員的所得稅稅率降低到與新加坡差不多的水準。另外,特區內的金融環境更加寬鬆,外匯制度實現自由化,允許主要的外國貨幣在特區內自由使用。此外,為給外國投資者消除不便,還將加強特區內的外語服務,開放廣播電視領域。

    韓政府的目的就是要把經濟特區變成外國人願意來、喜歡住並希望在此發展的地方。據南韓財政經濟部的計劃,有關實現東北亞商業中心國家的方案將在今年底正式確定,而有關“經濟特區”的法律則將在今年秋季的國會上審議通過。

    對於韓政府的經濟特區計劃,此間大多數專家學者都認為,這是為南韓經濟注入發展動力的好辦法。南韓在建設經濟特區吸引外國投資方面有自己的優勢,一是南韓位於東北亞的中間位置,具有地理上的優勢,二是南韓的通信和交通等基礎設施水準較高。但也有專家指出,南韓的勞資糾紛以及國民對於服務業開放的反對態度將對特區的發展産生負面影響。更有人擔心,在中國正走向全面開放以及非特區化的時候,南韓卻大舉興建經濟特區,這會否引起外國人的反感?也有人建議,為了與中國的經濟特區進行區別,南韓即將建立的經濟特區應命名為“國際商業都市”。

    《經濟日報》 2002年7月25日


南韓擔心人口老齡化將影響經濟增長
亞洲的典範,南韓如何迅猛擺脫災難
南韓政府提高今年經濟增長率預測值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