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靈通"暑期大舉反攻  

    在剛剛落幕的上海國際資訊通信展上,UT斯達康展示的無線市話(小靈通)手機品種格外豐富,這些機型已經是全中文的功能表顯示,並支援中文短信,價格最低的降到了五六百元。據了解,UT斯達康將在不久以後推出彩屏小靈通,而普天、中興也將會推出自己的新機。7月底,您會發現:將會有一大批的中高檔新機涌入小靈通市場。由於中國電信或中國網通短期內不可能拿到3G牌照,“小靈通”對他們介入行動通訊市場就顯得格外重要。看來在幾度沉浮後,小靈通今年要大舉反攻了。

    朗訊助力 小靈通再攻大都市

    6月15日,山東規模最大的無線市話網路項目簽約並未對媒體公開,但朗訊科技董事長亨利肖克悄然出現在簽約現場還是令在場的業內人士大吃一驚,重量級人物的出現,説明小靈通的市場地位正日益重要起來。

    據悉,青島朗訊將對濟南、煙臺、濰坊等地現有網路進行優化和擴容,同時在煙臺新覆蓋縣區97平方公里。項目完成後,濟南將建成覆蓋28萬用戶的山東省最大的PHS網路。

    與行動電話每分鐘0.4元、月租費50元相比,“小靈通”每3分鐘0.2元、月租費15元且單向收費的資費標準,有著巨大的價格優勢,而且它的終端也可以像手機一樣隨身攜帶,並在“小靈通”網路覆蓋範圍內隨時撥打和接聽電話。自1999年在浙江余杭率先投入使用以來,“小靈通”以令人咋舌的速度在中國各中小城市迅速蔓延,到去年底,“小靈通”已經覆蓋了全國400多個城市,用戶超過600萬,預計今年用戶將達到1000萬。

    據悉,成都電信將在本月底開通小靈通c-mode上網業務。該業務開通後,用戶可以直接用小靈通上網查詢資訊。據悉,小靈通的新業務要把關係民生的資訊一網打盡,用戶可以用小靈通看新聞、股市行情等大眾資訊,也可以玩移動QQ、語音交友等,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本土化的特色服務,如查詢公交線路、公共設施的地理位置等。

    技術刷新 小靈通不甘做補充

    小靈通于1999年出現,因為使用的是落後技術,受到業內有關人士的嚴厲批評。2000年5月份,資訊産業部發文要求各地電信企業的小靈通項目一律暫停,等待評估。這份文件幾乎給小靈通判了死刑。

    同年6月29日,資訊産業部又下發了《關於規範無線市話建設與經營的通知》,該文件明確小靈通是“固定電話的補充和延伸”,定位為“小範圍低速移動無線接入”,這實際上是間接承認了小靈通的經營事實。而這一文件精神,更被電信公司解釋為小靈通應屬於固網牌照的經營範圍,有固定牌照的電信公司當然就可放手發展小靈通。於是,各地電信企業迅速掀起建設無線市話的熱潮。深圳、杭州、成都等大城市都已經實現了大範圍的小靈通漫遊。

    據悉,目前的“小靈通”技術已完全改良,以前諸如信號弱、功率小、切換頻繁、室內覆蓋不好等問題已基本解決。新開通的“小靈通”系統像成都、溫州等地用的都是大功率的第三代基站,確保了用戶在室內或在車上也能打電話。

    記者從朗訊公司了解到:由於最近128KB/秒數據業務和分組數據業務的推出, 現在的“小靈通”不僅能通話,還能收發短信、上網瀏覽資訊、下載圖片等,上網速率達到了64K。

    移動牌照年內下發無望 小靈通正好借機發力

    目前中國電信或中國網通能否拿到3G牌照一事被媒體廣為關注,記者不久前還就此事採訪了資訊産業部有關官員,該官員表示:就目前的形勢來看,年內發放牌照是不可能的。

    在中國電信的記者招待會上,中國電信副總經理常小兵就小靈通業務向記者做了專門的解答。常小兵表示,小靈通這個問題應該分為兩個層次分析:

    一、中國電信將繼續遵照政府監管部門的規定去發展小靈通業務。小靈通業務按照政策的定位,嚴格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妥善開展業務。

    二、中國電信拓展小靈通業務反覆思考的問題有三點:1政策監管環境的變化對業務的影響;2資費政策環境的變化對業務的影響;3競爭對手市場行為的變化對業務影響。

    常小兵字斟句酌地表示,應當説,按照政策主管部門的規定,我們在基層對這三個問題有一個合理的定位,在一定的區域,一定的場合,小靈通使用有它一定的優越性。

    電信業的發展是技術和需求相互作用的機制共同推動。再高精尖的技術,假如沒有市場需求,也不可能形成産業,更不可能得到發展。銥星公司的衛星通信技術不可謂不高,但終因缺乏市場需求,曲高和寡,不得不宣佈破産。而小靈通這種無線市話雖然沒有很高的技術水準,但由於在目前的情況下,小靈通能在網路覆蓋範圍內移動,且價格低廉,單向收費,相當於固定電話資費。這種無線業務、有限價格使小靈通市場空間不斷增大,甚至開始迅速蠶食雙向收費的行動通訊市場。

    最適宜的技術,不一定是最先進的技術,但一定是市場最需要的技術。小靈通今年恰逢其時。 (劉葳漪)

    《北京晨報》2002-7-8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