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金融市場改革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6 月6 日 | 文章來源:中國網

1、以股權分置改革為中心的資本市場改革全面推進,為下一步市場的發展奠定新的制度基礎。2005年4月29日,中國證監會宣佈啟動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9月12日,上海、深圳交易所宣佈上海汽車、民生銀行等40家上市公司開始股權分置改革,這標誌著中國資本市場的這項重大制度變革在經過為期4個月的試點後正式全面推開。股權分置改革的重大意義在於矯正資本市場領域的雙軌制,促進證券市場制度和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改善,化解非流通股與流通股之間的利益對立,穩定市場預期,促進證券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在股權分置改革過程中,一系列資本市場改革的舉措也得到了有力的推動。如募集法人股、未上市內部職工股、大股東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等影響市場和社會穩定的問題逐步將得到解決;上市公司回購流通股、大股東增持流通股等市場穩定機制的建立;在公司改革方案中,也開始對管理層持股等股權激勵機制進行了探索等等。

在進行股改的同時,中國證監會也在推動上市公司提高工作品質,認為提高上市公司品質是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當務之急。中國證監會提出了加強證券法規建設、積極穩妥推進股權分置改革、促進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強化監管、促進提高資訊披露水準、努力解決資金佔用、解決違規擔保問題等措施,同時也支援優質企業在境內發行上市,從源頭上優化上市公司整體結構,提高上市公司整體品質。

2、以推出短期融資券和資産支援票據為標誌,債券市場出現發展契機,但企業債市場仍未見起色。自2004年以來,中國的債券市場金融改革和創新積極推進,發行主體範圍不斷擴大。從商業銀行次級債券的發行,到證券公司短期融資券的推出,再到國際開發機構境內發行的首單人民幣債券——熊貓債券的誕生,進一步促進了債券市場的深化和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

中國的企業債券市場一直未有重大突破。截至10月末,企業債今年已發行484億元,雖然多於2004年326.24億元的發行規模,但僅佔本年度同期逾32000億元債券發行總量的1.5%。而在所有企業債的存量中,保險公司的持有量超過了60%,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尤其是長期債券的供需矛盾更為緊張。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央行在2005年主導了債市創新,正試圖演繹中國債券收益率的完美曲線。2005年5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出臺了《短期融資券管理辦法》,在企業直接融資領域邁出了重大的步伐。到9月20日,短期融資券發行總量已經達到512億元。真正基於企業信用的短期融資券打破了國家信用和銀行信用在債券發行中的壟斷地位,同時打通了貨幣市場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連接,進而形成包括貨幣市場和實體經濟在內的更廣泛的市場利率結構,這對於利率市場化進程無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目前央行正就如何擴寬企業融資期限以加大企業融資渠道進行創新調研,並在2005年底前推出“資産支援商業票據(ABCP,asset-backedcommercialpaper)”,即企業以將來能産生穩定現金流的資産為抵押而發行的一種商業票據。該資産支援票據將突破目前企業短期融資券融資期限在一年以內的界限,而允許企業在長達5年的期限內進行融資期限設計。

2005年債券品種、信用層次、發行方式和流通方式也逐步豐富。在各方的共同推動下,資産證券化業務逐步入市試水。9月6日,“中國聯通CDMA網路租賃費收益計劃”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市場掛牌交易;國家開發銀行也在2005年9月確定了首只信貸資産證券化産品的具體方案。在市場交易方面,鐵路建設債券等部分企業債券進入銀行間市場交易流通,擴大了市場覆蓋範圍。另外,2005年5月16日銀行間債券市場引入債券遠期交易。債券遠期交易的推出可以有效規避風險,同時有利於完善市場價格發現,提高市場流動性,也為諸如債券期貨等其他衍生交易工具的復出奠定了基礎。

3、外匯形成機制改革推動外匯市場改革深入。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發展的趨勢,關鍵在於建立一個有彈性、有深度的外匯市場作為平臺來發現均衡匯率。因此這項改革對當前提出的最迫切的要求就是恢復市場的彈性,矯正扭曲的外匯供給和需求,讓市場化的外匯供給與需求來尋求人民幣均衡匯率。結售匯環節的市場化,再加上交易環節的市場化,配合此次匯率波動區間的擴展,整個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程度會有一個明顯的提高。這樣一來,整個外匯供求逐步比較真實的反映了市場主體的供求和預期之後,由此形成的匯率才更為接近均衡的水準,不論是決策者還是市場其他參與者主體都是交易過程中的主體。

以做市商制度和結售匯體系的市場化等為重要環節,在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之後,中國進入了一個貨幣市場創新的密集期。8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通知擴大外匯指定銀行對客戶遠期結售匯業務和開辦人民幣與外幣掉期業務;8月10日,央行發佈通知首次提出開辦銀行間遠期外匯交易,並將在遠期交易中率先引入詢價交易方式。此外,央行還擴大了即期外匯市場交易主體。8月11日,銀監會表示將於在中國建立貨幣經紀制度,11月8日,國內首家貨幣經紀公司——上海國利經紀公司獲准籌建,貨幣經紀公司將成為中國外匯市場的價格發現者。一系列政策的直接後果是擴大市場交易主體和市場交易量,從而形成中國真正的外匯交易市場。11月25日,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引入做市商制度,並於明年初在銀行間市場推出即期詢價交易方式,推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進一步深入和完善。

4、企業年金和銀行係基金正式開局,機構投資者培育進一步壯大。總體上看,2005年以來市場主體行為規範化水準不斷提高,整個基金行業處於健康發展的態勢,QFII、保險資金、社保基金、企業年金等各類機構投資者隊伍日益壯大,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機構投資者格局。

繼2004年《企業年金試行辦法》和《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頒布後,2005年企業年金運營機構完成了資格的審批,開始了初期市場的培育。8月2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佈了29家獲得企業年金基金管理機構名單,入選的29家機構將獲得37個年金基金管理資格,包括5家企業年金基金法人受託機構、15家投資管理人、11家企業年金基金賬戶管理人、6家企業年金基金託管人。對於29家機構來説,成為首批獲得企業年金基金管理機構資格的機構將佔據企業年金市場發展的先發優勢,為公司自身業務創新、開拓市場帶來機遇和挑戰。

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金融機構在進入實際市場操作中面臨諸多挑戰,普遍感受到企業缺乏動力、政策推進緩慢、稅收優惠不明確等問題,市場的孵化和培育成為2005年後時代的主基調。

2005年2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和證監會聯合發佈《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試點管理辦法》,允許商業銀行投資設立基金管理公司,同時針對商業銀行作為基金管理公司的股東可能帶來的一系列關聯交易、跨市場風險等作了規範,特別是對銀行業務與基金業務之間的隔離機制以及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和證監會等三部門的監管分工作出具體規定。銀行係基金的啟動,對於促進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協調發展、推進商業銀行深化改革和提高國際競爭力均發揮了積極作用。2005年7月至9月底,工銀瑞信、交銀施羅德以及建信基金管理公司相繼成立,銀行係基金開始全面進入市場,其中工銀瑞信核心價值基金募集期間凈認購金額達到43.45億人民幣;交銀施羅德精選股票基金共銷售基金48.93億元;建信恒久價值基金募集超過62億,均顯示了銀行係基金公司強大銷售渠道帶來的強大募集能力,同時也加速驅動了基金業的分化。

5、金融市場改革為金融衍生品發展奠定基礎。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啟動以後,我國的商業銀行、企業均面臨著更加複雜的匯率環境,客觀上增強了對於品種多樣、運作有效的外匯衍生品市場的需求。當前我國衍生品市場無論從品種結構、市場規模上,還是從定價機制上、運作效率上,都遠遠不能滿足要求。因此,隨著匯率定價機制市場化程度的推進,在外匯市場交易手段、交易産品創新發展的同時,匯率衍生産品將會不斷推出。

證券市場正在進行的股權分置改革客觀上將消除推出股指期貨等金融衍生産品的制度性障礙,股權分置改革後的資本市場將為金融産品提供一個開放的創新平臺。通過推進市場基礎性制度變革,不斷完善資本市場功能,有利於促進以股票價格為基礎的固定收益類産品和風險管理的金融衍生産品創新,豐富資本市場産品結構,建立各種機構投資者避險的交易制度。在股權分置改革期間,權證重返資本市場、認沽權證的即將推出以及上市公司發放股權期權作為激勵機制等衍生産品的加速推出,也證明了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開始駛入快車道。《公司法》、《證券法》修訂後上市證券的種類也有望增加。《證券法》第二條“證券衍生品種發行、交易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依照本法的原則規定”、第四十二條“證券交易以現貨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方式進行交易”等規定,為證券期貨交易預留了空間,而從具有證券期貨性質的認購權證、認沽權證已經推出來看,證券期貨推出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

另外,在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過程中,利率避險機制的建設也顯現出其重要性。一些規避利率風險的金融工具,例如人民幣利率掉期等産品已經初具雛形。與利率密切相關的匯率市場化的推進、短期融資券的加入對於債券市場結構調整的促進、買斷式回購和債券遠期交易的推出,使得新生利率衍生産品的發展條件初步具備。(摘自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2006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