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十五”河南農民生産投入年均增長12.1%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3 月10 日 | 文章來源:中國統計資訊網

“十五”期間,隨著黨和政府一系列惠農、支農政策的相繼出臺,河南廣大農民的生産積極性得到極大的調動,不斷加大對生産的投入,五年間全省農民生産投入增長77.1%,年均增長12.1%,大大超過“九五”時期的增長速度。

一、農民生産投入的變動情況

“十五”期間,農民每人平均生産投入由2000年的606.33元增加到2005年的1073.63元,增加467.3元,生産投入佔全年總支出的比重由2000年的28.6%上升為34.6%,上升了6個百分點。從生産投入的分項內容來看,用於家庭經營費用支出年均增長11.8%,用於中長期投資的生産性固定資産支出年均增長14.3%。

二、農業生産投入較快增長

2005年農戶農業生産投入每人平均841.82元,比2000年增加371.44元,年均增長12.3%,農業生産投入增加額佔生産投入增加額的87%。其中,種植業生産投入每人平均470.37元,年均增長10.3%;牧業生産投入每人平均357.05元,年均增長15.3%。農業生産投入的增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一是政策效應。十五期間,河南省不斷降低農業稅稅率,直至2005年全部免征農業稅,農業步入“無稅時代”。糧食直補、良種補貼和購置與更新大中型農機具補貼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實施,激發了農民對農業生産投入的熱情,農民的種糧積極性空前高漲,昔日的拋荒地成了農民爭搶的“香餑餑”。加上近兩年農牧業産品價格的上漲,帶動了農業生産收益的增加,增強了農民對農業生産收入增加的預期,投資慾望也因此進一步提高。二是農業生産資料購買量的增加。2005年農民每人平均農用種子、化肥、薄膜的購買量分別比2000增長62.2%、14.8%、38.8%。三是農資價格上漲,增加了農民生産成本。“十五”期間,河南省農業生産資料價格上漲明顯,五年間全省農資價格上漲22.4%,年均上漲4.1%,致使農民生産成本增多。

三、非農業生産投入穩定增長

“十五”期間,全省各地進一步加大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多渠道開發農民增收途徑,積極引導農民發展非農産業,農民二、三産業投入增加。2005年農戶非農業生産投入每人平均102.87元,比2000年增加33.05元,年均增長8.1%,其中,工業生産投入每人平均30.28元,建築業生産支出10.44元,交通、運輸和郵電業生産投入每人平均26.57元,批零貿易餐飲業生産投入每人平均25.81元,年均分別增長15%、10.3%、5%、8.9%。

四、購置農業機械支出快速增長

2005年,農民購置生産性固定資産每人平均支出128.94元,比2000年增加62.81元,增長95%。其中購買農林牧漁業機械支出51.58元,年均增長12.5%,購買運輸機械支出43.7元,年均增長16.2%,購買役畜、産品畜10.97元,年均增長11.3%,

五、生産投入的市場化傾向提高,農民家庭生産技術裝備增強

“十五”期間,隨著農民生産經營活動與市場聯繫的日益緊密,農民生産投資的貨幣化傾向提高。2005年,農民用於生産投入的現金每人平均997.06元,比2000年增加490.57元,年均增長14.5%,其佔生産投入總額的比重為92.8%,比2000年提高了9.3個百分點。同時全省農民的生産技術裝備不斷增強,生産技術應用水準持續提高,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2005年末,全省每百戶農民家庭擁有汽車1.41輛、拖拉機49.75台,分別比 2000年增長1.6倍、27.7%,擁有機動脫粒機和收割機8.33台,水泵31.98台,農用動力機械14.73台。同時農村生産技術應用水準也不斷提高,全省農村機耕面積佔91%,機播面積佔80%,機收面積佔71%,所佔比重分別比 2000年提高7個、18個和8個百分點。

農民生産投入的增長,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注入了動力,要保持其增長的勢頭,除增加收入、保持農業政策的穩定性外,更應該為農民營造一個好的生産投資環境,進一步加強農資市場的整頓治理工作。今後一個時期,如何平抑農資市場價格,維護農民擴大生産的積極性,是值得各級政府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隨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目標的實施,農民收入的不斷增長,政策支農力度的加大,農民生産投入將繼續保持增長勢頭。(來源: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