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濟動態
財經資訊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地方通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國家主權的挑戰

劉青建

    在以主權國家為主要國際行為主體的國際社會,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程中,國家主權這一象徵或體現各個國家獨立存在和發展的最高利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和挑戰,尤其是對在世界競爭中處於劣勢的發展中國家而言。如何迎接這一挑戰,做出正確的戰略抉擇,直接關係到21世紀發展中國家的命運。本文試對這一問題做初步探討。

    一、當代發展中國家國家主權的敏感性和脆弱性

    國家主權是國家區別於其他社會集團的最重要的屬性,指一個國家在不破壞其他國家權利及國際法原則和規定的情況下處理本國的對內對外事務的最高權力。現代意義上的國家主權形成于近代資本主義産生、資産階級民族國家出現時期。早期的主權理論主要解決的是國家內部的權力關係問題,隨著民族國家間交往的日益增多,對外主權具有了更加重要的意義,資産階級思想家開始把主權與民族國家密切地聯繫起來,國家對外主權理論得到了發展。近代國際關係史上最早承認民族國家主權原則的國際條約是1648年的《威斯特伐尼亞和約》。

    直到二戰後,國家主權原則才逐漸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承認,成為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和現代國際法的基本原則的基石。《聯合國憲章》明確規定了“各會員國主權平等”和“不干涉任何國家內政”的原則。然而,帝國主義、霸權主義、新老殖民主義仍然存在,它們不斷以“維護人權”“人道主義干涉”為藉口,侵犯別國主權,干涉它國內政。

    發展中國家自獨立之日起就在為維護國家主權而鬥爭。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的國家主權表現出如下顯著特點:一是敏感性,二是脆弱性。

    發展中國家國家主權敏感的歷史原因在於發展中國家被奴役、受剝削、受壓迫的殖民歷史。

    發展中國家國家主權的敏感還在於發展中國家為爭取國家主權獨立的民族解放鬥爭既艱難又曲折,其主權獨立來之不易,並且獨立後發展中國家經濟上的貧困、落後和依附地位使政治上的獨立常常受到威脅,主權完整常常遭到破壞,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新老殖民主義者常常通過各種手段不斷干涉發展中國家的內政。

    發展中國家國家主權的脆弱性來自內部制度的缺陷、體制的弊端、經濟的不發達,同時也來自對外部的依附性。當今世界的發展中國家絕大多數實行資本主義制度,這種資本主義雖然也受到資本主義普遍規律的支配,但與西方正統的、原生的資本主義相比,具有資本主義生産關係與前資本主義生産關係相混雜、國家壟斷性與官僚性相交織、依附性與民族性共存的特點。也就是説,它是在資本主義經濟發育不全的基礎上産生的,它與封建土地關係、部落經濟關係等前資本主義生産關係混雜在一起,社會經濟結構極為複雜。它從一開始就實行國家壟斷,由國家對經濟生活進行調節和干預,通過國家政權扶植民族私人資本的發展,因而具有較強的官僚性。發展中國家的私人壟斷組織多與本國當權集團有著密切的聯繫。在一些發展中國家,由於社會監督機制不健全,法律不完善,人民參政水準低下,極易産生貪污腐化、任人唯親的不良後果。獨立後,發展中國家為加快經濟發展又必須與西方發達國家發展經濟關係,吸取它們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而西方發達國家一方面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把它們拉入世界資本主義體系,另一方面又害怕發展中國家真正強大,喪失自己的既得利益,所以千方百計地加以控制。而事實上,在不平等、不公平的國際經濟舊秩序中,發展中國家很難擺脫被剝削的地位。發展中國家資本主義的這些特點,造成了其經濟上的依附性和國家主權的脆弱性。

    發展中國家國家主權的繁感性和脆弱性增加了維護國家主權的難度。可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發展中國家在國家主權問題上又面臨著新的挑戰。

    二、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國家主權的挑戰

    (一)經濟全球化是科技革命和生産國際化推動的結果,科技革命改變著國家主權行使的範圍和空間。資訊技術的發展“賦予主權國家一道看不見但又客觀存在,同時又難以捍衛的‘資訊邊疆’。隨著遙感技術、衛星通訊、網路技術、多媒體等技術的發展,人類社會將成為‘以改造和分配資訊為基礎的經濟社會’,資訊將是左右國家經濟發展、政治命脈、軍力強弱的關鍵因素,對跨國資訊流動的內容和方式的控制將成為國家主權的重要內容”。然而,發展中國家的科技發展水準則限制了其行使主權的範圍和空間,它們無力控制跨國資訊流動的內容和方式,其國家主權的行使範圍難免受到限制。更為嚴重的是在科技方面處於領先地位的發達國家可以通過資訊網路對發展中國家進行政治宣傳、文化滲透和文化侵略,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對那些它們不“滿意”的發展中國家發動心理戰,挑起這些國家的反政府情緒,影響該國政府的決策甚至促使政府倒臺。

    (二)經濟全球化改變了過去那種國家在內政、外交、軍事上享有至高無上的主權的觀念,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制約著國家的經濟主權。對發展中國,特別是那些處在對發達國家單純依附關係中的發展中國家來講,國家主權受到牽制和制約的程度更甚。為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需要,産生了國家間的經濟聯合,導致區域集團化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在區域集團化和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國家需要讓渡一些經濟主權的行使權,建立超國家的機構,實現經濟上的共同發展,這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一趨勢對於發展中國來講,産生了兩種區域集團,一是成員國都是發展中國家的區域集團,另一是既有發展中國家,也有發達國家的區域集團。對於經濟發展水準、經濟體制、經濟政策趨同的發展中國來説,在主權平等的基礎上通過制定共同的行為準則、讓渡部分經濟主權的行使來實現共同的經濟利益相對來説是比較容易的;對於與發達國家處在同一區域集團中的發展中國家,如何在主權平等的基礎上讓渡經濟主權的行使權,實現發展中國家自己的經濟利益,則是一大難題。

    (三)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問題日益尖銳,能源問題、環境問題、資源短缺問題、糧食問題、債務問題、貿易保護主義問題、極地深海和太空開發中出現的問題、人口問題、難民問題、毒品問題、核擴散問題、國際恐怖主義問題等等早已越出國界向各處擴散,並在不斷地惡化,成為影響全球發展的重大問題。它們的解決已經不是一國或幾國的能力所能為,必須依靠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相互協作、通力合作才能解決。如國家對疆域內的自然界及其資源有著當然的主權,環境保護與資源利用完全屬於主權範圍之內的事務,然而,環境污染的擴散性和跨疆域性則侵蝕了他國的環境;又如一些發達國家在保護本國的自然環境和資源時,利用資金優勢濫用發展中國家的資源;再如發達國家將污染産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或將污染物(工業垃圾、核廢料)有償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去掩埋,破壞這些國家的環境。這些全球性問題突破了主權國家疆界的限制,模糊了內外事務的界限。

    (四)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經濟組織對發展中國家主權的侵蝕。由於發展中國家的資金短缺,為適應經濟全球化的需要,融入世界經濟體系,這些國家不得不向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請求援助。這些組織提供給發展中國家的援助不是無條件的,而是附加了種種條件。這些條件直接干預著這些國家的經濟主權,甚至是政治主權。

    (五)跨國公司對發展中國家國家主權的制約。目前世界上至少有些3.5萬家跨國公司,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佔全球跨國公司的絕大部分,並主導著全球化的發展進程。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利用自己強大的經濟實力,通過對資金和技術的壟斷,控制著發展中國家的許多經濟部門,甚至控制著這些國家的經濟命脈,從而侵蝕著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主權。不僅如此,憑藉著強大的經濟實力,它們通過賄選、資助反政府活動和政變、製造經濟混亂等手段,干涉發展中國家的內政;它們還以投資建廠、提供貸款、提供技術為條件,提出種種要求,踐踏發展中國家的主權。以發展中國家為母國的跨國公司,同樣以其經濟實力為後盾,影響著本國政府政策的制定,左右著國家的政治、經濟形勢。

    三、發展中國家維護國家主權的對策

    (一)發展中國家必須主動參與全球化過程,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好處是實現了世界資源的最優配置,為各國最大限度地擺脫資源和市場的束縛提供了條件。經濟全球化帶來了國際分工的發展、産業的轉移和資本、技術等生産要素的流動,這對於發展中國家彌補本國資本、生産要素的缺口,利用幾乎是不付費的後發優勢以及迅速實現産業演進,技術進步、制度創新和經濟發展都是非常有利的。發展中國家只有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進程,才能充分享有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好處。

    (二)更新觀念,研究對策,掌握理論武器,為適應全球化和一體化的發展趨勢,採取靈活、切實可行的方式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利益。在全球化的過程中,發展中國家的主權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戰,國家的獨立性、自主性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約,對內對外事務的最高行使權難免遭到侵蝕。但是這種挑戰、制約和侵蝕並不意味著“國家主權過時了”,更不意味著發達國家可以無端地干涉和侵犯發展中國家的國家主權。發展中國家必須清楚地認識什麼是全球化帶來的客觀必然的侵蝕和限制,什麼是發達國家人為的干涉和侵犯,以求得合理地解決有關在國家主權問題上面對的種種難題;必須加強對國家主權問題的研究,樹立國家主權有多種實現形式的新觀念,採取不同的主權實現形式,從而維護髮展中國家的主權獨立和完整;在參與全球化和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主權讓與對等原則,共用是讓與的前提,沒有共用就不能有讓與。

    (三)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新干涉主義,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依然是發展中國家維護主權獨立和平等的首要任務。在全球化發展進程中,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新干涉主義依然是發展中國家主權獨立、完整和平等的最大威脅。20世紀發展中國家為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鬥爭經驗昭示人們:只有經過鬥爭,新秩序的規則才能得以確立並逐步實現。

    (四)加強南南合作,堅持發展中國家集體自力更生,採取有效形式實現地區集團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是發展中國家的明智選擇。20世紀西歐發達國家經濟一體化的經驗值得借鑒。為了在與美國結盟的同時增加西歐各國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中的競爭的能力,西歐國家聯合起來,開始了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從歐共體到歐盟,從關稅同盟、共同的農業政策到經濟一體化,西歐國家曾經在國家主權行使權的讓與問題上作出過痛苦的抉擇。然而,它們的聯合增強了國際競爭的能力,增強了在國際事務中的獨立自主性,並將成為未來多極世界中強大的一極。發展中國家也有這樣的經驗,如果當初東南亞五國不聯合起來,它們的經濟不可能發展得那麼快。今天的東盟10國如果不依託東盟這個載體,它們在亞太地區所起的作用也不會像今天這樣大。

    (五)加強與發達國家的合作,借鑒人類社會的一切文明成果,努力提高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準,增強維護國家主權的實力。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程中,南北關係既有對立和鬥爭的一面,也有依存與合作的一面。南北關係的發展將在21世紀初形成北美自由貿易區、歐盟—地中海自由貿易區、亞太自由貿易區和環印度洋自由貿易區等四大經濟板塊。每一個板塊中既有發達國家,也有發展中國家,全球性的南北關係將變成區域內部或集團內部的南北關係,這標誌著南北關係的發展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區域性南北關係將繼續朝著對話與合作的方向發展。發展中國家應該抓住這個機遇,發展自己,逐步改變與發達國家的那種依附或單方面的依賴關係,逐步改變發展中國家在與發達國家合作中的主權不平等地位。

    應該指出的是,發展中國家在參與經濟全球化和區域集團化的過程中,必須從本國國情出發,根據本國實際情況制定政策,切不可不顧國情,盲目冒進。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世界經濟競爭中站穩腳跟,穩步發展,保持特色,才能更好地維護自己的國家主權的獨立、完整和平等。(劉青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

    中國網2000年11月7日

    

相關新聞

世行和IMF強調全球化應使所有國家獲益

非洲國家強調加強合作應對經濟全球化挑戰

發展中國家面臨經濟全球化的極大挑戰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