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回歸5週年:人文建設 教育為先

“人文建設,以教育為先”,是澳門回歸祖國5年來特區政府積極的探索與成功實踐。特區政府成立後僅3個月,一所嶄新的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正式成立。目前,45萬人口的澳門擁有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12所。

教育暨青年局長蘇朝暉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澳門教育事業伴隨著特區經濟增長而發展。特區政府每年投放大量資源,增加資訊教育撥款、調升免費教育津貼、興建擴建校舍、鼓勵創意教學、家校合作和終身教育等。特區教育在原有基礎上實現了數量與品質的提高。目前,特區各類學生人數超過總人口的20%。

“以人為本”是澳門教育的重要特點,以學生為服務的根本對象,也是特區教育改革的核心精神所在。蘇朝暉説,教青局與特區各學校密切配合,在提高教育品質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整體素質,塑造全面型人才。為使學生有機會接受藝術熏陶,教青局推行中學6年計劃,普及藝術教育,邀請各地表演團體到澳表演,讓學生每年都能欣賞到一種優秀的藝術表演形式。

愛國愛澳教育和推廣普通話,是澳門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蘇朝暉説,回歸以後,特區政府有計劃地開展愛國愛澳教育。今年,教青局起草了《愛國愛澳教育實施綱要》,已上交給特區教育委員會諮詢。

培道中學校長李寶田和副校長韋輝梁告訴記者,學校寓愛國愛澳教育于正常教學活動中,目前從初三到高中各年級每週都安排一堂班級課,主要學習基本法和進行時事教育。該校愛國愛澳教育的模式是“滲透引導式”的,並與時事緊密結合。中國第一位航太員楊利偉去年訪澳時在中小學生中掀起了“航太熱”,學校因勢利導,組織相關科普小組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們與“神舟”、航太、祖國的感情得到了昇華。

回歸以來,培道中學的小學部開設中文拼音課程,初一、初二年級每星期一堂普通話課。李寶田告訴記者:“明年中學部的普通話課可以不開了,因為我們在小學部就已經幫助學生實現了能聽能講普通話的目標。”展望未來,蘇朝暉表示:“特區政府教青局將與學校和青年社團相互支援與合作,為提高特區居民綜合素質貢獻力量。”(記者 潘國俊)

新華網2004年12月0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