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輿論認同“一國”是“兩制”的前提和基礎

香港媒體23日紛紛對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所長夏勇教授《“一國”是“兩制”的前提和基礎》一文發表評論,稱這篇文章以鄧小平關於“一國兩制”的一系列論述為依據,聯繫香港回歸的歷史、特區權力的來源、國家制度體系的構成以及香港保持繁榮穩定的經驗,闡述了“一國”是“兩制”的前提和基礎這個正確的結論。

香港《文匯報》發表題為《不能曲解“一國兩制”》的社評指出,近來有人將“還政於民”的口號叫得震天價響,這個由英國人當年同中國就香港前途問題進行談判時提出的口號,目的就是要通過推行代議政制,把政府的權力“交還”給由其扶植的親英政客,閹割香港特區政府權力源自中央這一根本。

社評認為,在香港的從政者中,有人抵制維護國家安全的立法,有人動輒尋求西方國家干預中國的內部事務,有人不斷組織和參與反對中央政府的活動,有人公開支援“台獨”,等等。在這裡,關鍵的問題同樣是不認同“一國”是“兩制”的前提。在香港,只講或多講“兩制”,不講或少講“一國”;只講或多講尊重高度自治,不講或少講維護國家主權的情況,確實存在。

《大公報》發表題為《警惕離心、改源、毀制、棄本傾向》的社評認為,香港社會上對“一國兩制”的錯誤認識,集中反映在只講“兩制”不講“一國”,甚至把“兩制”和“一國”對立起來,把香港的制度和內地的制度對立起來。誰敢向國家主體制度挑戰誰就是“民主鬥士”,誰敢向中央説“不”誰就被視為“香港良心”,更有人一直在香港從事改變國家主體制度的活動,這都是同“一國兩制”方針的精神實質背道而馳的。

《中國日報》香港版的社論指出,九七回歸後,香港幾經衝擊均化險為夷,得益於有一個無私關愛香港並且變得越來越強大的祖國。中央不干預特區自治範圍內的事務,不從香港拿一分錢,而每當香港遇到大的困難,中央都會給予大力幫助。越是如此,港人越應該珍惜“一國”與“兩制”的好局面,樹立鮮明的國家觀念,自覺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安全,尊重中央的權威和內地的制度。

《香港商報》的評論認為,無論是從法、理、情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出發,“一國”都是“兩制”的前提和基礎,“一國”和“兩制”是辯證統一的關係,是先與後,源與流的關係,沒有“一國”,就沒有“兩制”,不講“一國”,高度自治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香港《經濟日報》的社評指出,對中央來説,過去6年確切落實了“港人治港”的承諾,放手香港事務,讓港府自行處理,但部分港人已逾越了界限,如香港一些掌握某種政治權力者不斷與港府及中央角力、組織或參與反對中央的活動、公開支援台灣前途自決等,這並不符合“港人治港”的條件。

《新報》的評論文章認為,“愛國者治港”的討論是一個原則性的討論,若這一重大原則未經厘定,那其餘的問題討論下去就沒有意義了。文章説,由於香港人對國家缺乏認同,所以對社會主義中國這個主體也不大了然,更有些別有用心的人乘機從中挑撥,企圖以民主選舉為名,將香港的治權奪過來,中央政府已不可能袖手旁觀。

還有媒體表示,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不等於毫無限制,若香港不是由愛國愛港人士來治理,而是由那些對國家和香港沒有任何承擔感和責任感的人來統治,那就會對國家和香港的穩定繁榮構成嚴重威脅,帶來不堪設想的後果。

新華網2004年2月23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