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四年 澳門“一國兩制”示範作用日顯

今年,有兩件事情將為澳門未來的發展開闢全新空間:一是簽署了“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二是珠澳跨境工業區奠基。

這正是“一國兩制”優勢生動而具體的體現。它是在“一國”之下,兩種不同制度的社會之間合作發展的制度性安排,既可展現一國的整體力量,又可發揮各自的特點,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短短的四年,澳門回歸祖國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在這裡,社會祥和安定,經濟穩定發展,居民安居樂業,“一國兩制”的優勢得到了充分顯現,其示範作用也日趨凸顯。

對此,澳門科技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黃枝連教授指出,對澳門人來説,四年來,“一國兩制”的理論與實踐在現實生活中時時刻刻可以感受得到,領會了這一方針政策的實力、潛力和前景。

黃枝連説,四年來,澳門居民可根據自己的設想,在基本法下對澳門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進行重組,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開放;在“一國兩制”框架下對經濟發展進行定位,以旅遊博彩業為龍頭,適度多元化發展;成功重組與中央和內地的關係,接受和肯定中央領導,中央對澳門也充分肯定和支援,成為澳門發展的一大動力和條件;與廣東、珠海的關係更加密切,跨境工業區的奠基證明這種關係已進入新的發展期。

澳門理工學院教授、原北京大學港澳臺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徐雅民,以他對澳門的多年研究心得,對“一國兩制”在澳門展現的巨大優勢進行了總結。他指出,首先,澳門回歸後,創造了社會穩定的政治局面,為澳門繁榮發展創造了前提。“一國兩制”方針實現的基本目標是社會穩定和經濟繁榮,回歸前,澳門治安不靖、經濟凋敝,社會大傷元氣;回歸後,管治權轉移到中國,成為特區,國家的強大對黑惡勢力是直接的威懾力量,並且兩地警方可以密切合作打擊犯罪。另外,澳人治澳本身就凝聚了巨大的社會力量,形成了建設新澳門的社會氛圍,社會祥和安定,促使經濟持續復蘇。

其次,提升了澳門與內地經濟合作的層次。回歸前,澳門與內地的經濟交流大都是自發的、民間的,回歸後,在“一國兩制”框架內,由自發變自覺,民間推動變成政府和民間共同推動,為澳門的發展提供了新機遇,直接帶來實惠。CEPA、自由行、跨境工業區,都是“一國兩制”優勢的典型體現,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措施。

第三,推動了澳門固有優勢和潛力的進一步發揮。回歸後,澳門具有的區位優勢、自由港優勢和與葡語世界的傳統關係,在“一國”框架內得到了充分發揮,開拓了對外活動的空間,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能夠在澳門,就是最好的證明。

第四,有利於改善澳門的總體發展環境。在“一國兩制”之下,澳門與內地交通網的銜接成為可能,港珠澳大橋的興建才容易實現。同時,回歸後,市場內需不足的澳門有了祖國內地的廣闊腹地,可以借助區域力量發展經濟。

澳門特區政府現正致力於打造中國內地與葡語國家經貿服務平臺、粵西地區商貿服務平臺、全球華商合作交流平臺。對此,黃枝連教授指出,只有實行“一國兩制”後的澳門才可以做到。他説,在“一國”之下,澳門充分發揮“兩制”優勢,可以為國家的對外交往作出更大貢獻,澳門本身也開拓了發展空間。

澳門是微小的,但在“一國兩制”之下,澳門絕不是微不足道的。她正以偉大的實踐,豐富和充實著“一國兩制”的內涵,發揮著具體形象的示範作用。(記者孫兆震)

中新社2003年12月18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