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嚇犯罪警醒世人 香港廉政公署經典廉政廣告

從今年9月開始,六集系列經典廉政廣告片在香港廉政公署的網站上播出了,這是此組廉政廣告繼今年6月公開播放後的網上重播,也是香港廉署利用廣告宣傳反腐理念的又一例證。廉政內容上廣告是香港的一大特色,廉政廣告在香港走過了一條怎樣的軌跡?記者日前採訪了香港廉政公署的有關官員。

反腐內容由廣告講述

香港廉署新聞主任林小慧説,香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貪污賄賂十分猖獗,如今卻處處能夠感受到清廉之風,如此巨變除了靠屢破大案,還少不了長期的防貪教育。而利用大眾傳播媒介宣傳反腐訊息就是香港廉署預防犯罪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

廣告具有傳播資訊直接、受眾面廣等特點,廉署正是看中這一點,從1975年起推出第一個廉政廣告《小販》後,至今已製作了57個電視廣告,當中有不少宣傳口號現在仍膾炙人口。有調查數字顯示,有約七成的被訪者表示曾經看過香港廉署的電視廣告。為了擴大宣傳效果,近年來的廉政廣告大都配有錄音版本,可交給電臺播放。此外,廉署還印製了相關海報,派發給政府部門、私營機構、學校、公交工具張貼。

林小慧主任告訴記者,製作廉政廣告的目的是向市民宣揚貪污之害、清廉之益。這些廣告主題大致分為四類:教育市民貪污的禍害及鼓勵舉報;透過阻嚇性手法,突出貪污為高風險罪行,一旦犯罪,後果堪虞;維護廉潔社會及公平的經商環境;培養廉潔下一代。

鼓勵人人檢舉腐敗

香港廉署成立以前,香港市民飽受貪污之苦,但又敢怒不敢言。很多違法經營的小販,常常淪為貪污警員、其他公務員或犯罪集團的勒索對象。香港廉署的首個廉政廣告《小販》,就是描寫一名小販無法忍受每日被人敲詐金錢,心有不甘地想:“我天昏地暗地拼命幹活,你還在掙我的血汗錢,我要去廉署告發你。”最後她終於鼓起勇氣,走進廉政公署地區辦事處的大門,舉報貪污行徑。

香港廉署負責統籌廣告創作的社會關係處署理總教育及宣傳主任葉巧兒説:“這類廣告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共鳴,對鼓勵市民親身舉報貪污行為十分奏效。”

從成立初期的廣告口號“挺身而出,舉報貪污”到近期的“親身舉報,直接詳盡”,香港廉署一直鼓勵市民在舉報貪污行為時提供個人聯絡方式,以便調查員可隨時介入。葉巧兒主任説,經過多年努力,廉署收到的具名貪污舉報比例已由成立初期的約三成,增加到近年來的逾七成。

阻嚇犯罪警醒世人

誰都明白,貪污行為往往是秘密進行的,因此很多貪官都懷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僥倖,以為可以“瞞天過海”。但廉署卻執著地向社會傳達這樣一種訊息: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罪行一旦被揭露,後果只有一個,就是接受法律的制裁。

於是,我們看到香港廉署在不同時期製作的廣告片意味深長——《探監日》(1983年)、《紙袋》(1987年),細膩地將貪污者在犯法後終日誠惶誠恐、寢食難安的心情暴露無遺。《囚車》(1985年)、《新衣》(1990年),刻畫出貪污者面對可能入獄後果的悔恨心情。

這類廣告是利用阻嚇的手法,讓觀眾認識到貪污帶來的恥辱和禍害。在《紙袋》中,廣告片的畫面上是一名遭蒙頭的疑犯,在廉署官員的押解下,沿途被記者爭相採訪,路人圍觀,更有其家人的失聲哭泣,讓市民深切感受到貪污行為所招致的惡果。這則廣告是香港廉署首個在廣告創作比賽中獲獎的廣告。

培養廉潔新一代

反對貪污必須有廣大市民的參與和支援,著重培養廉潔新一代,無疑是香港廉署工作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方面。在1995年的一系列廣告《黑白不分》、《指鹿為馬》及《同流合污》中,廉署煞費苦心地告誡市民做人必須分清黑白,明辨是非。2000年,廉署推出了廣告《廉潔新世紀》,通過接力賽跑,表現將“合力打擊,貪污絕跡”的決心薪火相傳。在2001年又推出了《合作夥伴》,鼓勵市民與廉署成為反貪夥伴,同心同德打擊貪污犯罪行為。

好的作品自然能夠打動人,優秀的廉政廣告也必然會深得民心。廉署的廣告都是由廉署官員根據社會情況和反貪策略定下主題,交由廣告公司構思創作,其間雙方反覆推敲,直至確保達到教育市民的預期效果。如此精心製作,難怪贏得掌聲一片。廉政廣告曾獲得不少廣告創作大獎,其中包括《黑白不分》、《指鹿為馬》、《同流合污》、《貪污遊戲》,這些廣告的口號均為“香港勝在有ICAC”(ICAC為香港廉政公署的英文簡稱),言簡意賅地道出了廉署在維護香港社會廉潔公平方面作出的貢獻。

如今的香港,被世人冠以“反貪典範之都”,在多項國際性調查中名列亞洲地區“清廉城市”前茅。可以相信,通過香港廉署的廉政廣告以及其他多元化的宣傳教育工作,廉潔文化已經在香港牢牢紮根。(作者:覃匡龍)

《檢察日報》2003年11月1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