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合作全面“提速”競爭對手握手言“合”

一場前所未有的區域經濟跨地大整合正在粵港澳地區展開。一個全球最繁榮、最具活力的經濟中心正在由三地同心協力地打造。

“大珠三角”橫空出世,這個名詞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三地政府的文件中、三地媒體的版面上和聲像中。攜CEPA之勢,聚強強之能,粵港澳合作邁進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競爭對手握手言“合”

珠三角歷來有兩個概念,一是“小珠三角”,由廣州、深圳、佛山、珠海、東莞、中山、惠州7個城市組成,也就是通常所説的廣東珠三角。另一個是“大珠三角”,增加了地理上同屬一個三角洲的香港和澳門。

粵港合作“前店後廠”的模式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模式,然而,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變遷,粵港競爭愈演愈烈,兩地之間重復投資、資源浪費、彼此掣肘等現象時有發生。這幾年伴隨著長江三角洲經濟圈的迅速崛起,同在珠江三角洲這塊土地上的粵港澳三地更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東方明珠”香港在經濟的持續低迷中重新審視自身定位,堅定地認識到還是要通過金融商貿等服務業來振興香港,“融入珠三角”成為近期香港朝野最強烈的呼聲。與此同時,經濟大省廣東也熱切呼喚利用香港服務業的優勢來提升整個廣東製造業的素質,實現兩地內涵式發展。

昔日的競爭對手找到了合作的契合點。粵港雙方一致認為,該是摒棄“相互猜忌、互不信任”的時候了。粵港澳經濟的大融合迫在眉睫。

6月29日,《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在香港正式簽訂。 8月6日是平凡的一天,但卻註定要成為珠三角經濟圈走上迅速擴容、並迎來大轉折的重要日子。當天在香港召開的第六次粵港聯席會議提出,粵港共同推進“大珠三角”經濟合作。傳統的競爭對手終於借CEPA之勢握手言“合”。雙方提出,爭取通過10至20年時間,把“大珠三角”建設成為世界上最繁榮、最具活力的經濟中心之一,廣東要發展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製造業基地之一,香港要發展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以現代物流業和金融業為主的服務業中心之一,形成新型的“前店後廠”關係。

廣東和香港兩地的行政首長都一再強調“雙贏”。廣東省省長黃華華以“情如手足、情係兩地、唇齒相依、共榮共存”來形容粵港兩地關係,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則表示“廣東好,香港好;香港好,廣東就更好。” “大珠三角”強勢出擊

由 “雙首長制”到“雙首腦制”,雖一字之別,但意義非同一般。此間專家表示,粵港聯席會議主持人規格的提升顯示了兩地政府在CEPA簽署後對加強雙方合作與交流的高度重視。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一直為粵港合作事宜殫思竭慮,會議之前,他提出了“前瞻、全局、務實、互利”的八字方針,這在聯席會議上得到粵港雙方的一致同意,並受到當地輿論的高度評價,被作為粵港合作的指導原則。

“大珠三角”戰略就此啟動,仿佛江河開閘,急流洶湧,一瀉千里,強勁地推動區域資源和競爭力的大整合。

百業攜手,旅遊為先。粵港把推動兩地旅遊合作作為突破口,于7月28日率先開通了東莞、中山、江門、佛山4市個人赴港旅遊,相關各市迅即有數萬人辦證。8月20日,廣州、深圳、珠海、惠州4市隨後開通,居民赴港熱情高漲。粵港澳趁熱打鐵,決定通過聯合舉辦大型旅遊推廣活動、聯合參加大型國際旅遊展、加強粵港澳旅遊資訊平臺建設等措施,打造“大珠三角”國際知名旅遊區。

廣東主動提出,積極創造條件,為香港服務業進入廣東提供便利,近期重點推進物流服務、貨運服務、倉儲服務和商業零售服務等合作;把中央賦予廣東省在服務貿易方面的審批許可權全部下放給地級以上市的外經貿部門,簡化審批程式,所有項目必須在5個工作日內完成。

在加強經濟融合的同時,粵港澳三地的文化合作也提上了議事日程。8月15日,粵港澳文化合作高峰會議首次簽署了《粵港澳藝文合作協議書》,確定近期在演藝、文化資訊、文博、圖書館和粵劇藝術5個項目上重點合作,提高“大珠三角”區域文化在全國乃至世界的地位。

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合作到高新技術的合作,從傳染病情況交流的合作到智慧財産權保護的合作,粵港聯席會議共達成了12個大項、80多個子項的合作重點。“大珠三角”合作進入大規模實質性操作的新階段。

打造3小時經濟圈

“一橋飛架珠江口”,港珠澳大橋興建的前期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8月29日,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第一次會議在廣州召開,粵港澳三地官員就大橋前期工作事宜進行多方面建設性的討論。

為迎接“大珠三角”戰略啟動後三地形成的巨大人流、物流、資金流,粵港澳決定海陸空並舉建設“大珠三角”現代化交通網路,著力打造3小時經濟圈。

廣東省政府出臺計劃,到2005年建成覆蓋全省的高速公路網,屆時大部分山區和珠三角地區都將處於3小時經濟圈內;在2020年以前,投資千億元建設600公里的珠三角軌道交通,使整個珠三角城市形成“1小時都市圈”。而據香港特區政府環境運輸及工務局的研究報告,港珠澳大橋落成後,香港至澳門及珠海兩地的陸路距離將縮至30公里,行車時間不超過半小時,粵港澳100多個城鎮都將納入3小時車程輻射圈。

粵港兩地決定進一步加強口岸建設與合作。加緊建設皇崗口岸、沙頭角口岸新建跨境公路橋工程、深港西部通道口岸和皇崗地鐵口岸等項目。加強雙方在口岸通關技術運用和資訊資源共用方面的交流與合作,確保高峰期各口岸旅客通關不超過半小時,車輛通關不超過1小時。加強香港、深圳、廣州、珠海、澳門5大機場的協調與分工,長遠目標是要把接駁的空港增加到22個。

一些經濟專家預言,以交通協調發展實現區域經濟互為“支撐點”的時代已經到來。香港的物流業、澳門的娛樂業、珠三角的製造業等有望實現合理整合、分工和提升實力。

“大珠三角”經濟一體化進程正在改變著與長三角的競爭態勢。僅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和珠海5個城市去年的GDP就比長三角15個城市的總和還多590億元,再加上珠三角其他城市,“大珠三角”的整體競爭力將大為增強。

許多香港知名人士充滿信心地認為,粵港澳合作定位準確,優勢互補,相得益彰。通過三方的共同努力,粵港澳一定能走向共同繁榮,“大珠三角”一定能建成最具活力的國際金融中心、物流中心、資訊中心、高科技製造中心和旅遊娛樂中心之一。它將與長三角並駕齊驅,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列車的強勁引擎。(趙肖峰 賴少芬)

新華網2003年9月2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