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師在法國”活動中的中國人

    1997年,法國總統希拉克在中國訪問期間,被那裏欣欣向榮的建設所深深地觸動。在上海時,他曾倡導提出了“50位中國建築師在法國”的文化交流計劃,並從1998年開始實施。

    法國歐洲時報記者日前採訪了幾位去年和今年到法國進修的中國建築師,了解了這些建築師的內心世界。

    中國建築師心聲

    郭世偉32歲成都規劃設計院設計所所長2002年進入EA NANCY進修

    在巴黎我有一個明顯的感覺:巴黎和成都在城市文化方面非常相似。巴黎人喜歡在街邊喝咖啡,成都人喜歡在茶館裏喝茶,都是安逸悠閒的生活節奏。但是巴黎保持了完整的自我感覺,而現在的成都正在建設中逐漸失去特色。不僅僅是成都,中國的城市都正在建設中喪失自我。現在“千城一面”,你很難從城市的外觀辨別它的歷史和文化。

    80年代,中國在建築設計規劃領域還沒有準備好就開始了大規模的建設,迷失了方向,現在需要反思整理。這種情況在規劃方面沒有先例,我希望能從在法國的學習和實踐中得到啟發,找到中國城市規劃的出路。

    嚴恩傑35歲,河南省城市規劃研究院,2001年到EA MARNE-LA-VALLEE學習

    河南慶陽是個有2000多年曆史的老城,到80年代它還基本上完整地保持著明代建築風格,但是在近年來的建設中可以説被完全摧毀了。到法國來學習,可以看到法國的建築非常注重保持“文脈”,你可以在建築中感受到這裡曾經發生的故事,好象城市的歷史和文化從來沒有中斷過。

    法國在城市文化保護與城市建設發展方面有很好的經驗,很值得我們學習。站在歷史的角度和大文化的層面把握兩者的關係,不但不會偏廢一方,甚至可以兩者兼得。

    鄒強,29歲,大連理工大學建築系講師,2002年進入EA PARIS-MALAQUAIS學習

    在學校裏教建築史和建築設計,不出來看一看就像是紙上談兵,根本不行。中國的建築教材很多是翻譯的,和真實情況還是有差距,只有自己來看,來研究,才能讓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理解得更直觀、更深入。

    國內的建築設計和教學方法是學的蘇聯,目前已經遠遠落後了,而且也不很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我希望用法國的教學方法提高我們現有的教學水準。中國建築師都很敬業,但是很少有人做出有名的建築。目前的風氣是大量引進國外的設計。但是這並不是方向,最重要的是培養出有現代設計能力的建築師。教師在知識的更新換代方面就尤為關鍵。

    卓健,上海同濟大學建築系講師2000年到巴黎路橋學院進修

    在留學法國的期間,我印象最深的是,法國城市研究學者常常提這樣一個問題:究竟什麼是真正的中國的城市?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值得中國城市規劃師思考的問題。的確,我國城市環境建設的速度令人矚目,上海的“三年大變樣”(注:上海市政府90年代初的行動綱領),令幾年後重訪上海的學者教授驚詫。但是適得其反的是,我今年6月帶領一批法國路橋高等學院的城市規劃MASTERE的學生參觀浦東新區的時候,他們的感受是“這不是真正的中國。”我了解他們的質疑並不在於否定中國吸收和接受現代的新事物的能力,他們更多的是為這些突如其來的,五花八門的“商標式”的建築猛地充斥排擠了原本的城市文脈感到可惜。

    我們沒有理由責備中國城市對現代性的追求,我們仍然可以為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建設的日新月異的變化引以為豪。但是,我們也應該聽到法國城市研究的專家的一個共同的聲音:中國現在正在重復法國20年前的錯誤。城市的真正活力在於人際資訊的交流,城市文化的延續與傳承是社會交流的必要環境,但我們用玻璃、大理石、不銹鋼將城市迅速地粉飾一新的時候,要警惕那些溫馨人性化的“場所”正在退化成NO MAN'S LAND!建築倒了,可以重建,但文化歷史遺産喪失了,是不可能找回來的。“在城市上建設城市”,法國的經驗對中國的規劃師是一個重要的提醒和啟示。

    柳成蔭36歲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發展局副局長2001年進入EA MARNE-LA-VALLEE學習

    這一年的學習經歷太難得了。工作過一段時間,很多設計、規劃方法都成了定式,這次學習像是洗腦。

    中國的建築設計要求快,出成效,往往沒時間思考。而法國設計一座建築絕不是獨立地設計建築本身,而是從大範圍下手,使這個建築符合它在城市裏的角色。他們的設計要考慮文化、歷史、社會各種因素,為人著想。

    巴黎是個讓人覺得很舒服的城市,就是因為它有很多設計在裏面。這一年的時間裏,我捕捉到了一些我國城市與歐洲城市之間的、社會經濟指標和城市形象所無法反映的差距,比如説生活品質、城市效率等,我準備把歐洲的一些好的經驗和我對其規劃思路、理念的理解帶回去,這對今後的工作會有一些用。

    開創雙贏的未來

    在世界建築行業,20年來,中國始終是各國關注的目標,因為中國正處於前所未有的城市建設的高峰期。從80年代的盲目拆建狀態走出來後,90年代,中國建築業又開始了為追求高品質而大量引進國外設計的新浪潮。現在,無論是在大都市北京、上海,還是在偏遠的西部邊城,都會找到正在修建或是即將開工的外國設計建築。

    而在法國,建築設計業鋻於城市遺産保護的大前提,長久以來都處於實踐低迷的狀態。中國的大工地無疑是對法國建築設計業的一劑興奮劑。於是,法國總統希拉克在訪華期間提出了“50位中國建築師在法國”的交流倡議,此舉一呼百應,法國外交部、文化部、交通部、住房部、教育部等8個部委和幾十家建築學院、設計事務所通力合作,在4年中資助並接待了來自中國的72名高級建築師,完成了短則1個月,長則1年的學習和實踐。

    這些來學習的中國建築師絕非行業裏的等閒之輩。他們一半來自各省市的設計院,或是所長、副所長,或是總建築師;另一半來自高校建築系,或是系主任,或是教學骨幹。一年的時間不僅讓法國建築理念和實踐在中國建築精英里深入人心,同時又使法國建築設計事務所有機會建立起在中國良好的人脈關係。這些中國建築業年輕的精英們,回國後一旦參評外國設計投標項目,必然會對法國的設計多一分理解和支援。也許,這就是將來在中國的建築設計市場中,法國設計戰勝美國設計的關鍵一步棋。

    在這個交流項目中,受惠的僅僅是法國嗎?當然不。如中國的建築師們所説,法國在建築設計與規劃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經驗,在建築教學領域,也有獨特的文化與美學底蘊。在此學習的中國建築師們,無不感受到強烈的震撼和啟發。他日回國建設,將會影響一方土地的規劃設計風格,將會帶動一校學術研究的方式……那麼,收益的就將是整個中國建築領域、尚待建設的城市、以及千千萬萬的居民。

    此番推想當然過於樂觀,因為在中國,決定建築與規劃的往往是非專業行政領導,而不是建築師們。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無論是建築領域,還是其他各領域都在走向高品質和專業化。我們可以期望,在不遠的將來,中國建築業將吸取各國精華、吐故納新,達到新的高度。(俞紹穎)

    中新網2002年10月2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