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開發區用最少的土地創造“經濟奇跡”  

    18年前的天津的塘沽區還是只有爛泥和滷水的渤海灣灘塗,如今卻崛起了一座高樓林立,綠樹成蔭的現代化海濱新城。

    更令人驚異的是,這個佔地僅有20平方公里的小城,目前已匯聚了世界財富500強中的30家公司,年創産值近1000億元,幾乎相當於中國一個貧困省區一年的國內生産總值。

    “像這個開發區一樣,幾乎所有的中國開發區都在用最少的土地創造著經濟奇跡。”中國經濟技術開發區協會會長趙雲棟説。

    據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李鳳玲介紹,現有面積約15.8平方公里的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2001年每公頃工業用地創造的工業産值已達1.98億元,開發區為入區企業提供標準廠房的工業園,産出密度為每公頃創造工業産值6億元。真可謂是“寸土寸金”。

    趙雲棟説:“今後,中國開發區將朝著每平方公里百億元工業産值的目標而努力。”

    據他介紹,中國現有的49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面積最小的僅0.6平方公里,最大的也不過30平方公里。但近10餘年來,每個開發區的經濟總量年增幅均在兩位數以上。2001年,這些開發區安置就業人口達到170多萬,創工業産值6100億元,國民生産總值2300億元,出口創匯200億美元。

    據新華網報道,18年前,中國政府決定繼經濟特區之後創辦經濟技術開發區。短短的十多年間,中國開發區建設得到了飛速發展。“強大的外資流,是中國開發區快速成長的關鍵。”趙雲棟認為。

    最近幾年,40多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每年實際引進的總外資額幾乎佔到全國的20%,2001年已達到近100億美元。此外,世界500強企業中有460家落戶中國開發區,成為中國各開發區起飛的有力助推器。

    1993年在臨時廠房裏靠生産尋呼機起步的摩托羅拉(中國)電子有限公司,如今已成為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最大的外資企業。該企業目前所生産的行動電話及其電池等一系列産品在中國的銷售量已佔全球市場的13%,僅次於在美國的銷量。除此之外,菲利浦、三星、日立、殼牌、諾基亞等世界500強企業也先後進駐中國開發區。

    眾多的資金、人力、物力投入,迅速發展的高科技産業,以及高效、全新的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在中國經濟技術開發區內匯成了一支以先進技術為主的巨大生産力,使開發區成為推動科技進步、生産力快速集聚、經濟高速發展的新的重要增長點。

    如今,中國經濟技術開發區聚集的固定資産已超過4500億元,並逐步形成了較完善的産業鏈。如廣州開發區的現代化日用工業,天津開發區的電子工業、生物工程,北京開發區的通訊、醫藥和醫療器械業等等。

    然而,隨著入區新企業的增多,老企業的增資擴建,一些開發區的土地緊缺問題日益顯現。為此,中國政府要求開發區要節約土地、高效地利用土地。中國各開發區目前已著手從招商源頭入手,注意吸引佔地少、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企業入駐。

    《華聲報》2002年8月3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