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西客家土樓巧“梳粧”  

    小橋流水,土樓人家。閩西永定縣客家圓土樓振福樓有96間房屋,只住著82歲的巫杏春老人一家5口。不久前,縣政府租了振福樓作客家土樓博物館,在樓外為巫杏春一家建了倣古住宅。新宅雖好,老人卻割捨不下對土樓的眷戀,時常在土樓內徘徊。“這裡涼快,風大,”在這裡度過了64個春秋的巫杏春説。

    相比之下,世界最大的圓土樓——承啟樓的50多戶居民幸運多了。這座上了“中國民居”郵票的著名土樓外環直徑73米,擁有300多年曆史。近來,縣政府投資70多萬元,按“修舊如舊”的原則,修復樓內破敗的部分,清出垃圾300多立方米。樓外的環境更是整治一新。樓主江遜園説:“現在我們住得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舒心。”

    振福樓客家土樓博物館的建設和承啟樓的整治,都是永定客家土樓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客家土樓採用遠古中原建築技藝,用生土夯築而成,被譽為世界獨一無二的民居建築奇葩,成為漢族重要民係之一的客家文化的象徵。永定境內現存土樓2萬多座,其中佔地200平方米以上、高三層以上的佔80%,歷經數百年風雨侵蝕仍保存完好,且大多數有人居住。今年初,永定客家土樓正式申報世界文化遺産。

    永定客家土樓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範圍有初溪、洪坑、高北三個土樓群和衍香樓、振福樓、永康樓三個單體建築。去年以來,永定舉全縣之力,採取措施對客家土樓進行大規模的維修和周邊環境整治。縣客家土樓申報世界文化遺産辦公室副主任張肇庭説,目前這項工作已進入掃尾階段,迎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評估驗收的準備工作基本就緒。

    永定縣在財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多方投入7000多萬元,拆除了申報區域土樓周邊一批不協調的建築,拆遷安置了400多戶、2000多人,維修了20多棟土樓,鋪設了四通八達的公路,掩埋了廣播電視、電信和供電線路。擁有46座較大規模明清土樓的湖坑鎮洪坑土樓群經過整治,顯山露水,田園風光盡入眼底。古色古香的土樓,青翠欲滴的綠茵,阡陌縱橫的田野,潺潺不息的小溪,令人仿佛置身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客家土樓散落山間,千姿百態,或方或園,或大或小,或古樸莊嚴,或富麗堂皇,或層疊起伏,或虎踞龍盤,具有文物價值的,不在少數,去年承啟樓、振成樓、福裕樓和奎聚樓4座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多數土樓人家還要在土樓里長期住下去,修葺過的土樓還使一些已遷出的住戶回流。為了加強對土樓的保護,不久前,永定出臺《土樓管理公約》,要求土樓居民遵守《文物保護法》等有關法規,積極創建文明樓和十星級文明家庭,自覺保護、管理好土樓。

    越來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客家土樓。今年“五一”黃金週期間,永定客家土樓旅遊空前火爆,共接待遊客6.6萬人,其中境外遊客1213人。

    在方土樓慶成樓裏,客家藝人李福淵的絕技吸引了眾多的遊客。他一會兒腳彈揚琴,一會兒倒彈揚琴,最絕的是他用自製的打擊樂器組合,配上嗩吶,表演了相當於8個人才能演奏的客家辦喜事的樂曲“鑼鼓吹”。高吭的樂聲回蕩在土樓的廳堂,宛如客家歷史雄渾的跫音。(福建僑報,巫奕龍、石飄芳)

    《華聲報》2002年7月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