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香港的巨大成功  

    一艘巨輪,駛上一條新的航線;舵位上,站的是一位新的船長。無論船上的乘客,還是岸上的關注者,只要思維正常,無疑都會把“平穩前進”作為這種“雙重處女航”的最高要求,因為其他任何要求都是不切實際的。“穩”,此時名副其實地壓倒一切。因為沒有穩,巨輪可能隨時觸礁擱淺,甚至傾覆沉沒。回歸後的香港,正好像這樣一艘開始“雙重處女航”的巨輪,經過5 年的實踐,她實現了平穩過渡。而這個穩,正是香港的巨大成功。

    “一國兩制”,是前無古人的偉大構想;從英國人手中接管香港,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同樣是從未有過的新事。而在實現回歸祖國這一劃時代巨變之後,許多人所最為擔心的是“變”,中國政府最引人關注的承諾則是“不變”。“巨變”後保持“不變”,董建華為首的特區政府用實踐,破解了這一舉世矚目的新課題。

    5 年來,香港原有的社會、經濟制度和生活方式沒有發生一些人所擔心的“走向一制”的變化。從政治、經濟,到法律、文化,香港依然是資本主義的香港,依舊保持著自己的鮮明特色。也就是説,由英國人的殖民管治變為“一國兩制”下的港人自治,香港社會沒有發生任何動蕩,一切“運作如常”。靜悄悄的平穩過渡,使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廣大港人,迅速鬆弛下高度緊張的神經,徹底消除了“變”的疑慮;也使眾多“觀望者”,放心地用實際行動,投下了對“易幟”、“歸權”後的香港信任的一票。10多萬海外港人的回流,3200多家跨國企業地區總部的落戶,都反映了對平穩過渡的充分肯定。而國際權威機構連續6 年將香港評為“最自由經濟體系”第一名,更可視為對“不變”的最準確評價。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香港的平穩過渡,並不是在“平穩”的外部環境下實現的,而是在與驚濤駭浪的殊死搏殺中完成的。就在新生的特區政府走上舵位的第二天——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風暴的“熱帶氣旋”便在泰國生成,而後不久即正面狂襲香港。在生死存亡的嚴峻關頭,特區政府果斷應戰,擊退了國際金融大鱷,避免了類似某些“鄰居”那樣的經濟崩潰,但也遭受了慘痛的創傷。只稍稍喘息片刻,歐美、日本等西方經濟普遍不景的頹風又持續波及香港。加上前些年“泡沫”經濟造成的暗傷,香港經濟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一些本來就抵觸回歸的團夥,趁危搗亂,誤導輿論,將經濟困難的責任歸咎於特區政府和董建華,並不斷煽動不滿、鼓動鬧事,給特區政府依法施政頻頻製造額外麻煩。但是這種“內外夾攻”,並沒有把特區政府嚇倒。在中央和全國人民的堅決支援下,他們團結廣大愛國愛港人士,處變不驚,沉著應對,及時推出一系列紓緩民困、振興經濟的措施,始終保持了香港的社會穩定,也使經濟維持著好于日本、台灣及不少東南亞國家的水準。

    5 年的風風雨雨,平穩過渡的成功實踐,充分驗證了《基本法》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的正確,也考驗了以董建華為首的特區政府的管治能力。不是文字也不是語言,而是活生生的事實,向世人宣示了中國政府貫徹“一國兩制”基本國策的誠意,展示了港人治港的聰明才智。

    平穩過渡,正如董建華先生所説,只是在“一國兩制”的旅途上,“成功走出的第一步”。而就在這穩健“第一步”的基礎上,以董建華為首的特區政府新班子,已為香港的未來設計出了順應新潮流、創造新優勢、迎接新挑戰的宏偉發展藍圖,決心帶領廣大港人奮力拼搏,大步邁向新的繁榮。

    萬事開頭難。第一道難關既然已經成功突破,進入新起點的香港巨輪,定能沿著“一國兩制”的正確航向,加大馬力,穩步向前。(吳酩)

    人民網 2002年6月28日


香港回歸五週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