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海歸派之夢工廠  

    今年以來,選擇來深創業的海外留學生人數出現近乎“井噴式”的增長。僅頭5個月,深圳已引進海外留學人員近400名,是去年全年引進總量的140%多。市人事局有關負責人在解釋這一現象時認為,這得益於深圳已初步形成了一個以留學生創業園為中心,輻射全市的留學生創業體系。

    獨特的深圳模式

    截止到6月初,進入深圳市留學生創業園的留學生企業已達140家,250名留學生在此安家落戶,入園企業註冊資本總額達2.55億元,涉及高新技術項目177個。其中,有81項已進入中試或小批量生産階段,去年實現産值超億元。

    僅用兩年時間,就在不足3萬平方米的孵化面積裏創造出如此業績,深圳市留學生創業園靠的是什麼?“是獨特的深圳模式。”自願從美國回深擔任留學生創業園總經理的張濱龍博士這樣回答。的確,在全國60余家留學生創業園中,深圳市留學生創業園最引人注目之處,就是其自成立伊始就採取的“政府引導、企業化運作、留學生自我服務”的獨特模式。

    兩年前,由市人事局、高新辦、龍崗區政府與美國國際華人科技工商協會聯合投資興辦的深圳市留學生創業園正式啟動,成為國內首家中外合營的留學生創業基地。遵循國際規範和企業化運作的原則,針對留學生創業的實際需求,它主要發揮孵化器、項目管理、資本管理三大功能。它不僅可為入園的留學生企業提供從工商註冊到稅務登記等在內的全部配套服務,還將解決留學生創業的首要瓶頸——融資問題。

    在這裡,除了入園企業全是清一色由留學人員創辦外,創業園的管理方也是一批有海外留學經歷的高層次人才,這在全國各地的留學生創業園中絕無僅有。在美國學習工作10餘年的張濱龍博士説:“由留學人員來為留學生辦企業提供服務,最大的好處是互通脾氣,容易溝通,了解需求。”

    沒有圍墻的創業園

    去年6月,由葡萄牙留學生庫萬軍創辦的深圳華夏磁電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迎來了自己落戶深圳後的第一次重大轉變:他們將公司從位於南山的市高新區搬到鹽田,成為深圳留學生創業園孵化成熟的首家企業。庫萬軍感慨地説:“從南山到鹽田,不僅是公司發展的標誌性飛躍,更説明深圳的創業環境處處一流。”

    對此,來自市引智辦的説法是:一個以留學生創業園為中心,輻射全市的留學生創業體系也正在深圳形成。用一位從澳大利亞歸來的留學生的話説,就是“整個深圳堪稱一座沒有圍墻的留學生創業園”。不久前,市引智辦組織人員到基層調研,得到的訊息令人振奮:進入新世紀,一個規模空前的留學生創業熱潮正在全市範圍內掀起,各區設立的科技孵化器紛紛引來海外“金鳳凰”。

    留學澳大利亞的生物學博士陳德勝3年前回國,在寶安區西鄉鎮投資2000萬元創辦了深圳市旺業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主要研製和生産疫苗。這家留學生企業推出的寡糖疫苗在預防水産魚苗細菌應用中處於國際先進水準,填補了中國的空白,成功在整個珠三角推廣。據寶安區科技局的不完全統計,像陳德勝這樣創辦的留學生企業,在該區有10多家,註冊資本達2億元,産值近10億元。

    而在龍崗、羅湖、南山等區,這樣的留學生企業還有百餘家。各區對留學生創辦企業關愛備至,讓留學生們普遍感到:“不進創業園,也能創大業”。

    張濱龍説:“由於建築面積達8萬平方米的新留學生創業大廈正在建設之中,所以很多留學生企業正在排隊等候進駐。不過,深圳的留學生創業政策是開放式的,那些留學生企業即使沒有在園區內註冊,也能享受到各種政策和我們提供的服務。”

    “深圳是我事業發展的沃土”

    “選擇回國是對的!深圳是我事業發展的沃土!”市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加拿大歸國教授關志忱談到回國的經歷時説。

    回國前,關志忱是世界赫赫有名的醫學院——加拿大麥吉爾(McGill)大學的高材生。從碩士到博士再到博士後,關志忱以優異的成績贏得了同行的尊重。他當時在學校已經是一個臨床實驗室的主要負責人,主持開展的下尿路梗阻的研究方法被全世界尿動力檢查廣泛採用。

    但是國內的環境適不適合事業的發展,關志忱心中沒底,也有顧慮。中國駐加拿大使館的工作人員向他推薦了很多城市,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深圳。借一次到香港開學術會的機會,關志忱專門到深圳來實地考察,深圳的美、城市的文明和井然有序的管理深深地打動了他,他決定選擇這座城市。

    1999年初,懷著試一試的心情,他給市人民醫院寫了一封求職申請信。接下來他經歷了一連串的驚訝。第一個驚訝是深圳的辦事效率。市人民醫院接到申請後,馬上派人對他的業務進行了調查,並在調查結束的當天就拍板:要人!接著是辦調動手續,到市引智辦一個部門不到半天時間,一分錢沒花便有專人負責接待辦好。深圳引進人才的方式和辦事效率讓關志忱非常感動,他説國外也不過如此。

    第二個驚訝是深圳對引入人才的重視,給人才才能發揮盡可能創造條件。

    剛到市人民醫院,關志忱就一頭扎到了專業裏,沒有休息他立即找到院領導,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在市人民醫院高起點地建設一個大學一級的泌尿外科,與國際接軌,把它建成國內最好的泌尿外科,適應深圳城市的發展。

    他的想法得到了院領導的大力支援。醫院投入1000萬元,增劃了600平方米的科室用房,購入世界最先進的體外震波碎石機和Laboie尿動力學檢查儀等設備,成立了泌尿外科治療中心。他在科裏調整了學科結構;引入了國外學科建設的管理模式;每週開展學術活動,確立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的事業的氛圍。

    作為一名歸國人員,在國際交流上關志忱有他的優勢。每次回加拿大,加拿大的醫生們都特別地安排幾十台各種手術讓他共同參與,了解各類手術的最新進展;國際泌尿外科學會也紛紛邀請他參加各種專業的會議,講學、交流。這些最新的資訊帶回來,使科裏的技術不斷創新:深圳首例親屬腎移植、尿失禁手術、輸尿管鏡鈥鐳射碎石……科裏每月都有新技術開展,國外最先進的、有可靠療效的方法總能第一時間引進來。學術氛圍營造起來了,每週一晚的疑難病症會診,吸引了深圳及珠三角其他醫院的參加。兩年來,泌尿外科醫生們在專業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34篇,其中國家級雜誌的有8篇。

    回國兩年多來,在關志忱的帶領下市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得到了飛速的發展,腔內泌尿外科、尿動力學、女性泌尿外科、小兒泌尿外科、器官移植五大技術領域齊頭並進,從一個默默無名的只有十幾張病床的小科室,發展到現在有60多張病床、日門診量200多人,工作量翻了5倍。不僅本市的、內地的,甚至國外的患者也慕名而來。現在醫院新任領導班子加大了對泌尿外科的重視,專門撥出地方建設泌尿外科門診手術室。

    一位他在加拿大的同學羨慕地對他説,幾年間雖然他在國外生活水準邁了一大步,但事業的發展卻遠不如他。現在有十幾個在加拿大留學的醫學人才,都在尋找機會,想將他們手上的好技術帶到深圳來大展才華。

    張濱龍的“創業經”

    為什麼有人回國創業能很快獲得成功;有人卻倍感艱難,甚至冒出打退堂鼓的念頭?同為“海歸派”中的一員,又處在為留學生創業提供服務的位置上,他對留學生如何創業自有一番獨到的見解。談起選擇在深創業的優勢,張濱龍如數家珍:毗鄰港澳、沿海的地理優勢;改革開放先行的體制優勢;高新技術産業發達的基礎優勢;“國際花園城市”的環境優勢;“海納百川,匯四方俊才”的人才優勢;重磅風險投資商匯聚的資金優勢。不過,他認為:“最為重要的兩點是,深圳作為移民城市的人文環境和深圳市政府對留學生來深創業的大力支援。”“留學生回國創業,最關鍵的一點是要解決好心態問題。”對“海歸派”心理狀態瞭如指掌的他,十分坦率地説:“一個地方的創業環境再好,也只是外部因素。最後能否成功,關鍵還是靠留學生自己來打拼。”他認為,很多留學生對國內情況知之甚少,回國後面臨最多的是文化和觀念上的衝突。有些人觀念超前,與國內的現實脫節,如果不注意調適心態,一旦面對不如意,就會産生苦惱。有的甚至滿懷熱情回國,卻又滿懷悲情出國。

    張濱龍認為:“留學人員回國創業時,需要補上‘中國國情’這一課,要時刻注意把自己在西方接受的觀念同中國實踐結合起來。而在這一點上能不能做好,將決定一家留學生企業壽命的長短。”他進而説,留學生在國內創業,只有高科技是不行的,還要有企業家的素質,才能保證創業的成功。所謂企業家素質,就是要懂得融資、懂得市場、懂得人際關係,總之要融入中國社會,中國企業家所擁有的東西你也需要有。

    張濱龍表示:“留學生回來創業,雖然因為特殊的身份,各地政府爭相提供扶持措施和優惠政策,但是進入市場後,你所面對的是一個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生存環境。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下,留學生企業是各種企業中的普通一分子,如果總靠政府開‘小灶’扶持,是經不起風雨的。”“這些,是我對留學生回國創業的最大感受。如果明白了這一點,在心態上擺得正,留學生依靠自己獨特的優勢,在創業上獲得成功是不難的。”張濱龍最後如是説。

    為海歸派創業開綠燈

    在美國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的王濤,1996年帶著“介入醫學導管技術”來到深圳創辦益心達公司,僅用4年時間,企業銷售額就達到1500多萬美元。王濤的産品進入市場後,使得過去在中國賣價貴一倍的進口産品被迫退出國內多個省份。

    談到目前自己事業的發展,王濤説他要感謝科技三項經費專項資助資金。而像王濤這樣獲得政府資助的留學人員在深圳為數眾多。從去年起,深圳市進一步加大了對留學生高科技項目的資助力度,每年安排2000萬元專項資金,資助留學人員在深創業。截至目前,共從科技三項經費中拿出1500萬元,累計資助了19個留學生科技項目。

    除了在科技三項經費方面予以傾斜,市政府每年還選擇幾批有市場潛力的留學生項目,對項目開辦人提供平均為10萬元的創業前期費用補貼。截至目前,市人事局已核定兩批62家留學生企業,發放“前期費用補貼”共計616萬元。

    融資難,被稱為是留學生回國創業的最大“瓶頸”。而創業資助資金就像火種,點燃了留學生的創業夢想。據了解,在受到資助的項目當中,已有相當一部分項目成功得以孵化。而這些資金的注入,也帶動了大量其他社會資金匹配參與資助項目,使“第一難題”得到了有效緩解。一位從中獲益的留學生高興地對記者説:“在國內,深圳已成為‘海歸派’創業首屈一指的‘夢工廠’。”

    除了大力解決資金難題,深圳還針對目前留學人員回國熱的特點,吸引留學生來深創業。例如,鼓勵“啞鈴式”創業模式。近年來,留學生團隊回深圳趨勢最為引人注目。這些團隊成員分別來自IT、經營管理、資本運作、國際貿易等多個領域,分工上採取“啞鈴”模式,部分成員直接在國內從事科研和管理,其他成員繼續在國外提供資訊、項目、技術等方面的資源。而這樣的留學生企業,在深圳有不少。市有關部門既採取措施保證其來去自由,又給予大力扶持。

    為柔性流動創造條件,人才不在所有,在於所用。為了給“海歸派”營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深圳正醞釀推出海外人才在深工作證,向留學回國人員頒發“出國留學人員短期來深工作證”,鼓勵海外留學人員短期為國服務。

    為了給“海歸派”進一步解除後顧之憂,有關部門還將於近期有針對地出臺一些新政策、新措施,以引進更多外向型、複合型、懂技術、會管理、熟悉國際慣例和國際運作的高層次人才選擇深圳工作或創業。(深圳僑網)

    《華聲報》2002年6月24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