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經  濟
財  經
國  際
法  制
教  育
科  技
軍  事
文  化
體  育
健  康
旅  遊
讀  書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地方通訊
華人社區
域外評説
世界博覽
圖片中國
文化週末
中國現代文學館遭遇尷尬

    10塊能幹點啥?吃份洋快餐,看一場電影,買4桶可樂,刷一次汽車,簡單理個發。與這些相比,能與一些難得一見的專家學者侃侃,還能面對面交流,花10塊錢應該物有所值,然而,人們恰恰選擇了前者。中國現代文學館目前正面臨這種尷尬。

    從7月30日起,中國現代文學館開始每週一次陸續舉辦文學義務講座。舒乙、吳福輝、蘭棣之、王富仁、陳平原等,主講人都是知名度甚高的專家學者,博導一級的人物。聽眾也異常踴躍,現代文學館能容納500人的多功能廳經常座無虛席。為彌補經費短缺的問題,文學館一個多月前曾嘗試在一次講座上收取10元的門票,結果能容納500人的多功能廳裏只坐了二三十位聽眾。在向聽眾徵求收費方案時,場內聽眾更是沒有一個舉手贊成的。

    是文學館缺這10塊錢嗎?通過採訪記者得知,中國當代文學館確實缺錢。

    據了解,文學館為每位主講人開出的價錢是500元,然而,文學館現有經費開支中卻沒有這一項。文學館屬國家全額撥款單位。今年國家給文學館的預算是500萬元,但實際上,這僅相當於所需要費用的七成,文學館的資金奇缺,甚至日常花費一百二百的開支都是精打細算。減少開支,每週一次的義務講座目前也已改成了每兩周搞一次。

    中國現代文學館也曾想找企業拉贊助,但談了半天,只談成了一家。

    是聽眾缺這10塊錢嗎?不是,只是沒有掏錢聽文學講座的習慣罷了。據現代文學館責任對外聯絡的徐偉峰分析,這首先是人們觀念上的問題。目前,對於各種商業講座如新興的“知本講座”、“股市投資講座”等收取高價門票人們能夠接受,因為人們覺得短期內能在經濟上有所回報,這種講座能對改善自己的生活起到實實在在的作用,而比較嚴肅而又具有一定專業性的文學講座充其量只能給人帶來精神世界的享受與充實,況且提高文學素質陶冶人的情操也需要長時間的積澱,文學畢竟還不是現實生活的必需品,只有衣食無憂人們才可能去考慮品味文學。再説,目前,校園外的純文學講座本來就少,極少有收費的,因此,人們的頭腦中沒有形成花錢聽文學講座的概念和習慣。

    另外,雖然現代文學館雲集眾多的專家、學者,但卻缺乏懂得經營和管理的人才,再加上自古以來文人向來不計較金錢的清高遺風,使得那些充滿學術的大腦面對市場時真有些玩不轉。在決定實行售票聽講座之初,現代文學館已經走出敗招。當時館裏拿出兩套方案,凡館外的老專家、學者主講的一律免票,而館內一些年輕學者主講時一律憑票入場。兩套相互矛盾的方案並行,有收錢的,有不收錢的,聽眾自然會選擇免費的講座去聽。甚至連一些現代文學館內的青年學者自己都不敢面對這個現實,即使收費也應該是那些老前輩的講座啊。所以,收費不上座不能光怪觀眾。

    為維持生計,曾有人想出募捐的辦法,在一次講座中,他們在大廳角落裏放置了一個“公積箱”,希望能募集到一些社會資金,結果枉費心機,根本沒人往裏捐錢。堂堂中國最高級的文學聖殿竟落得如此地步!“公積箱”只露了那一次面,很快就消失了,因為“太寒磣了。”

    另一事實頗值得玩味,自從文學館取消收費恢復義務講座之後,聽眾人數驟增。就連10月15日那場以詩歌為主題的講座都招來了300多名聽眾。

    中國現代文學館有關人士表示,目前文學館還不會考慮收費聽文學講座的做法。文學館要生存發展,僅靠國家撥款是不夠的,目前館內的一些原本只裝文學的腦瓜兒正努力思考經營之道,雖然有些勉為其難,但面對冷酷的市場,他們已別無選擇。

    《北京晚報》 2000年10月28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