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腕》--嬉笑怒罵馮小剛 撓的都是癢處

    在年關逼近的濃濃氛圍中,打著馮氏賀歲招牌的影片《大腕》,又熱騰騰地出爐了。個人意見:《大腕》強過以往的馮氏賀歲作品,首先製作更精良了,其次在結構上《大腕》既脫出了《甲方乙方》似的“小品式”,也沒有重復《不見不散》和《沒完沒了》的“小人物+溫情故事式”。

    從電影形態上説,《大腕》不是那種以影像刺激我們感官的“現代電影”,也不同於

    香港黃百鳴式的搞笑搞怪賀歲片(《大富之家》、《滿漢全席》、《九星報喜》),或者成龍式的動作喜劇賀歲片(《紅蕃區》、《義膽廚星》),馮氏賀歲片是動口不動手的,是重在臺詞而不是畫面的,是跟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而不是無論魏晉的。小剛先自個兒憋在哪家茶館的小屋裏想了好幾天,然後出來背手站在市井間説:“你們樂吧”。於是眾人爆笑不已。那麼我們為什麼發笑呢?

    馮氏賀歲劇沿襲著一貫的“民間立場”。這回小剛在他設置的“喜劇葬禮”情境下,繼續諷刺著、幽默著。“尤優”作為小人物的形象代言人,一齣場就説了,“沒有金錢,沒有女人,才是悲劇”。小剛這主兒也實在挺會胳肢人的,立足民間,撓的都是癢處,而且非常關心天下大事,這一年來的天文地理、政治經濟、中國、美國,遠到衣索比亞無不囊括于《大腕》。

    試想內地導演在自己的影片中還有誰的神經像馮小剛一樣敏感,能跟當下老百姓的生存現實那麼息息相通呢?事實上這正暗合了一些國外學者概括的大眾文化産品暢銷的前提,就是建立起跟大眾日常生活的相關性,“相關”,所以“暢銷”。到年關了,憋了一年了,到影院跟小剛一塊發泄發泄,嬉笑怒罵一通,出來再繼續説自己的人話和鬼話。

    影院外面呢,我們從影院出來可能直接就進了超市,仍然從超市貨架上往下搬“可笑可樂”,回到家打開電腦仍然上“搜狗”,還給我家兒子喝“樂哈哈”。因為在這樣一個據説是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接受資訊的方式就是接受刺激。誰的叫賣聲最大,刺激了我們的耳膜,我們就掏錢給誰,於是商家們都想讓自己的叫賣聲最大。我們置身於一個人聲鼎沸的、巨大的超級市場中,被小剛的叫賣聲吸引,他領著大家磨嘴皮子“話語狂歡”了一把,而瘋狂爆笑之後,我們依然置身於此。誰會帶我們出去?不過在提問的同時,我又疑惑了,我們真的需要出去嗎?既然如此,那麼就不要對一部電影苛求了嘛。逢年過節的,還非得對小剛委以重任,菲菲不在片尾唱著嗎:天才白癡都來笑吧。

    《北京青年報》2001年12月25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