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濟動態
財經資訊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地方通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遠離宏大敘事的平凡寫作

    三十年代以來,中國的作家受到俄、法作家的影響,熱衷於宏大的敘述,一般的作家以是否寫過長篇小説,作為有成就與否的標誌。不久前一些諷刺魯迅的青年,就是以此作為評判魯迅的尺度,感嘆之外,不勝挖苦之意。作家寫長篇小説,幾成風氣,據説每年有上千部大的著作問世,這已成了文壇的一道景觀。但是,實在説來,大部分的作者,都栽了跟頭,貪大,則失去根基,成就自然平平。倒是那些安於平凡的、安於小的作家,獲得了一種實績。這種現象,對當下的作家,倒像一種諷刺,我們於此可看出許多有趣的話題來。

    以寫短篇小説為樂的人

    林斤瀾寫了一輩子的短篇,好像從來未想去寫宏篇巨著。但不知怎麼,他在讀者心中,卻比許多善寫長篇大作的人更有分量。從年輕時起,他就研究短篇小説,到了老年仍樂此不疲。林先生練就的是硬功夫,文字、結構、畫面感,都非一般人趕得上。讀他的書,覺得瓷實,沒有什麼水分。汪曾祺也是寫短篇的高手,他一生和長篇小説無緣,就那麼一點一點地寫著,且精製秀雅,出神入化。看他們談論小説的文章,津津樂道,好像此中有無窮樂趣。阿城也是個以小為樂的人,他的小説,一般都不長,字數都那麼多,但讀起來卻很有味道。這些人似乎都不追求宏大的東西,雖不排除才氣的限制,但他們在有限之中創造無限的努力,還是很讓人感動的。

    中國的文學史,短篇小説一直很有成就,長篇則只限于章回體,那也像短篇的連綴,還是在細處見氣象的。魯迅寫中國的小説史,就很看重那些短篇,那古老的藝術風格,也深深地感染了他。“五四”以後,許多作家以短篇小説取勝,長篇寫作則平平。像葉聖陶、王魯彥等。當代作家中,李國文、畢淑敏、鐵凝等,也是這樣。為什麼寫小的作品得心應手,而一進入長篇寫作就露出馬腳來,這個問題值得思考。要做史詩的作家們,常常寫不出史詩來,即使有點樣子,也捉襟見肘。我們在當下的作品中,常常可看出這一點的。

    林斤瀾、阿城等的甘於寫短篇,留下了許多精品。但人們照樣將其看成大作家。魯迅不是終生在寫一些小東西麼,但現代中國又有誰比得上他呢?

    甘於寫小擺設的人們

    有許多作家,喜愛千字文的寫作,且功底深厚,很有力度。過去有人謂其“小擺設”,認為不足為道。但中國的藝術,其精華的地方常在這小擺設中。唐詩、宋詞,都是短小的藝術,但其氣象卻世人公認。“五四”以後,白話文出現,文章越寫越長,短小的作品倒被人漠視了。當代的作家中,有許多人看重的是短小的作品,和世風頗相反對。邵燕祥只寫短小的雜文和詩歌,好像沒有製作大部頭的念頭。他自知這是寫速朽的東西,但偏偏於此多多用力。或抨擊時弊,或直陳理想,並不在意作品的永久與否。但恰恰是這樣的短章,獲得了一種迷人的力量,給人以長久的震撼。黃裳也是熱衷於短小的書話寫作,一輩子沒有什麼大文章。讀他的書,都是短文的連綴,可內中的學問,誰説不大呢。唐的寫作,也是篇幅不大,卻如珍珠相接,玲瓏可愛。他津津樂道于小品散文,方寸之間,有很大的氣象。中國的文字,好像易在斷句中見到深意,不像西洋文那樣靠複雜的修飾方可見義。文章越來越長,是受到翻譯西文的影響,丟掉的恰恰是我們傳統中寶貴的東西。前些年,有人曾呼籲文章短些、再短些,可是收效甚微,長文之風,越刮越大。我們説這是洋八股作怪,並不過分吧。

    孫犁晚年,是個安於寫千字文的人,有的文章,只有幾百字,但很有古風,意味雋永,他自覺追求魯迅的道路,有感則發,詩情與學識,均於此轉換著,孫犁是寫過長篇大作的,但似乎不及其千字文有名。這讓人想起“五四”那代人,好的作品差不多都是短的。知堂的書話,魯迅的雜文,錢玄同的隨筆,都有風骨,是那些貪大的文人比不來的。安於小的人,獲得的,常是大的東西。這是個悖論,我們於此可總結出有趣的經驗來。

    躲避宏大敘事的長篇寫作

    長篇寫作的人,有一段時間很受茅盾的影響,做史詩的目的強。新中國以來的許多作家,喜歡時空的闊大,人物的眾多,以及歷史感的深厚。這並非錯誤的選擇,好的藝術常常是史詩式的。但由於個體寫作者的修養存在差異,題材的不同,小説的多樣性被漠視了。其實長篇小説的創作,也應提倡一種非宏大的敘述方式,茅盾文學獎,各省地區的文學獎等,也應關注那些另類的作品。像楊絳的《洗澡》、余華的《許三觀買血記》等,都非史詩式的作品,但思想的力度卻不可小視。楊降的小説,結構簡單,人物亦有限,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頗有味道,文字幽雅,情思漫漫,人性的弱點,社會的困頓,都很精彩地展現在那裏,使人體味到一種悠長的東西。

    前些年有學者談論優秀的作家時,注意到了有限性與無限性的問題。那意思是,想使自己的作品獲得無限的人,常常露出了自己的有限。而恰恰是那些甘於有限的人,卻使自己獲得了一種無限。長篇小説的創作,存在著宏大敘事,與平凡敘事的差異,宏大敘事搞好了,會成為史詩性的作品。但工力不足者,則會敗壞讀者的胃口。而那些甘於平凡敘述的人,即使技巧略顯稚嫩,但只要誠懇、老實、忠實于讀者,與讀者是沒有距離的。王安憶寫都市生活,徐小斌關於現代人的描摹,都樸素得很,絕無做作的痕跡。陸天明的《泥日》、《桑那高地的太陽》也是以單面的線條來展示深邃的精神主題的。用較小的側面來展示複雜的生活,是長篇寫作的途徑之一,有的效果可能更好。現代史上有過《生死場》、《圍城》等,當代文壇也可舉出許多例子來。如《幹校六記》、《慢慢呻吟》、《蒼河白日夢》,都是以小見大,沒有做作的感覺。長篇小説的寫作,本可以有千萬條路,可一心要寫史詩的人,只在一條路上擠,結果造出了許多的廢品,風格重復,題材相近,是目前一個突出的現象。

    或許,那些安於平凡的作家,他們的創作,可以矯正上述的問題。中國的文壇,需要在理念上進行反思的不少,“五四”以後,文學界涌現了許多新生事物,但相應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話題。文學和人生一樣,沒有固定的模式,人們在探討它時,總會有不同的視角,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的視角還太單一,倘若有更多的人加入這一討論,有些問題,大概會更清楚些。

    《北京日報》 2000年08月09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