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濟動態
財經資訊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地方通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北京國際音樂節重頭戲:威爾第歌劇首演

    今年是威爾第逝世100週年,世界各國紛紛以不同形式紀念這位19世紀偉大的作曲家。第四屆北京國際音樂節別出心裁地選擇了把他創作的歌劇《納布科》搬上中國舞臺。

    昨晚,由波蘭華沙國家大劇院首度將這部威爾第的成名作介紹給了中國觀眾。大場面、大製作、大衝突、大悲大喜的人物命運,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裏,這種“威爾第式”強烈的戲劇衝突和濃重的戲劇氛圍始終籠罩著觀眾。《納布科》作為本屆音樂節惟一的一台歌劇和第一個重頭演出,可謂先聲奪人。演出將在保利劇院持續到19日。

    ■四幕《納布科》四大看點

    昨晚的演出,是《納布科》首次完整地在中國亮相。它講述的是一個聖經故事:巴比倫王納布科征服了耶路撒冷,與此同時大公主阿比嘎蕾在祭司慫恿之下篡奪了王權。盛怒的納布科自稱為神卻被超自然的力量奪走了王冠,緊接著一個霹靂在他頭上炸開,納布科隨之變瘋並被囚禁。 在獄中當他窺見其次女費內娜即將被綁赴刑場斬首時,遂向耶穌禱告,乞求救助。轉眼間,納布科恢復了神志,救下費內娜。最終,長女阿比嘎蕾畏罪自殺,納布科恢復了統治,宣誓篤信耶穌。

    《納布科》共四幕,威爾第所擅長的人物心理刻畫、激烈的矛盾衝突俯拾即是,更為難得一見的是故事在波瀾壯闊的國土、權利之爭的大背景下展開,始終貫穿著一種盪氣迴腸的震撼。第一幕中,最大的噱頭是真馬上臺,當五匹訓練有素的高頭大馬雄赳赳地登場時,不禁讓人捏一把汗,怕它們萬一不聽指揮有損“納布科”的威嚴,好在經過訓馬員的調教,馬兒除了自顧自舔著韁繩以外順利完成了任務。馬兒們不僅臺上風光,台下也出盡了風頭——中方工作人員稱得上是眾裏尋馬千百度,尋訪了全國幾乎所有的馬戲團才把它們找齊,從無錫和大連把它們接到北京後更是給予特別關照,配備專門馬房、專門馴馬員10名,專車接送,出行更有警車開道……

    第二幕的帷幕拉開,場景已從耶路撒冷的荒漠移到金碧輝煌的古巴比倫宮殿,恢弘的舞臺製作讓人大開眼界。據介紹,為了這次演出,音樂節組委會動用海空兩路交通,從華沙運抵20余噸重的道具,從“天空”到“荒漠”甚至5米高的雕像全部是“波蘭原裝”,光是第一批道具的拆包就用了一個晚上。另外,音樂節還包了一架波音767飛機專門運送多達236人的演職人員往返。如此奢華的規模,使親眼目睹者值得慶倖一飽眼福,同時也成了一種障礙,世界上許多地方就是因為“演不起”而與《納布科》無緣。

    進行到第三幕時,《納布科》最為著名的唱段“讓思想乘上金色的翅膀”在劇場中久久迴響。這首曾極大激勵了義大利人民愛國熱情的歌曲不僅是歌劇史上的經典,還曾被多名流行巨星翻唱過,例如斯汀、邁克波頓等,早已成為流行金曲廣為傳唱。

    第四幕是演出的高潮,所有鋪墊的戲劇衝突在此時達到頂峰,幾乎是屏住呼吸把全劇看完,波蘭華沙國家大劇院藝術家們精湛的表演和唱功,不負盛名。

    ■威爾第的歌劇人生

    義大利人威爾第一生創作了大量不同體裁的音樂作品,以歌劇最為著名。在他全部26部歌劇作品中,無論題材、內容還是藝術形式、手法無不衝擊著當時歐洲社會傳統道德的陳規陋習和歌劇界的保守風氣。

    威爾第1813年出生,家境貧寒但父親依然傾注全力供他學習音樂。1839年,躊躇滿志的威爾第創作了生平的第一部歌劇《奧貝托伯爵》,但因為劇本遜色沒能獲得應有的成功。就在他心灰意懶的時候,米蘭斯卡拉歌劇院經理找到威爾第,請他為一部表現爭取自由解放思想的歌劇《納布科》創作音樂。

    隨著《納布科》的巨大成功,威爾第的創作熱情被極大地激發了。在短短幾年時間中他又相繼創作《十字軍中的倫巴第人》、《厄爾南尼》、《馬克白》等14部歌劇,聲名遠揚。1851年後,威爾第又創作了《弄臣》、《遊吟詩人》、《茶花女》、《假面舞會》、《命運的力量》和《唐卡洛》等作品,這幾部傑出的歌劇比他早期創作更富藝術表現力,具有更加深刻的思想性。他在19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的20年間創作的歌劇《阿依達》、《奧塞羅》、《法爾斯塔夫》更是登峰造極之作。在歌劇藝術400多年的歷史中,還沒有任何一個人的創作能夠達到像威爾第這樣的成就。

    威爾第于1901年1月27日去世,享年88歲。當威爾第的靈柩運往墓地安葬時,米蘭有近20萬人參加了他的葬禮。沿途送葬的群眾為了寄託哀思,唱起了歌劇《納布科》中的那首著名的合唱曲“讓思想乘上金色的翅膀”。

    《北京青年報》 2001年10月18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