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財經資訊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地方通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想起那位電影學院看門的“教授”

    “風雨的街頭,招牌能夠挂多久?愛過的老歌,你能記得的有幾首?……”

    這樣的一首歌,如今也早已算是老歌了,猜想它一定是出自一個經歷過風雨的心靈。真的,每當我們走在街頭,就如同穿越人生的一幕幕場景,有相遇,有道別,也有擦肩而過。我們不大可能記住每一個場景裏的每一張臉孔,但總有些人和事會慢慢沉澱在心中,像秋風吹送下的花瓣,默默地飛舞、飄落……記憶深處的花瓣,眷戀著我們生命旅程中瞬間的感動。

    一九七八年前後的北京電影學院,是在京郊昌平縣沙河鎮的朱辛莊。我記得一齣校門就是一片片的麥田。

    校門邊的傳達室裏,有一位老師傅,姓陳。不過,同學中並沒有人稱呼他“陳師傅”,因為他有一個響亮的外號——“教授”。“教授”不識幾個字,據説解放前,他是個拉黃包車的車夫,一輩子也沒有娶過媳婦。“教授”的背永久地彎曲著,走起路來總像在小跑,看上去還跟拉著黃包車似的。

    當時,我和我的同學們還只是十幾、二十來歲的青年,在遠離城市的鄉下,窮極無聊,愛相互起個外號什麼的。不過,“教授”這個綽號是誰起的,並沒有人考證過。好在“教授”本人似乎並不生氣,每每聽到別人這麼喊他,他就像一個真正的教授一樣,衝你微笑著點點頭。

    那個時候,生活條件還是挺簡陋的。一日三餐並不能敞開供應。哪個班要是下課晚了,同學們就只能將就著吃些沒有油水的鍋底菜了。所以每當聽到下課鈴響,就好像吹響了衝鋒號,學生們總是迫不及待地奔向食堂,“搶佔有利地形”。

    這樣的一次“戰役”裏,我于忙亂中忽然看見了“教授”。他應該是早來了,排在一行隊伍的前面。幾個同學奔進食堂,站到了他的身後。這時,我看見“教授”主動退後幾步,讓學生們排到了他的前邊。又有幾個同學走了過來,“教授”又後退幾步,站到了他們的後面……

    也許除了我,並沒有人留意到這一幕:早早到來的“教授”竟成了那排隊伍的不變的隊尾……

    後來我才注意到,每次打飯時,只要“教授”排在前面,他總是會讓身後的同學先買。我不知道他為什麼這麼做,後來也從沒向他提起過這件事。但是我始終記得“教授”微笑著,一次次退後的樣子,始終感念于這樣一位長者對於晚輩的無言的關照。

    上大三時,我和一些同學搬到了操場邊的平房宿舍裏,跟“教授”成了鄰居。一天晚上,學校裏又停電了,我們幾個同學只好摸黑從自習教室走回寢室。宿舍屋前,我隱約看到一個徘徊的人影,走上前一看,卻是“教授”!

    認出是我後,“教授”猶豫了一下,為難地告訴我,他的門鑰匙找不著了,也許是丟在路上了,可眼下又沒有手電。我記起自己好像還有小半截兒蠟燭,忙進屋找出來,拿到外面點亮了,幫著“教授”找起來。

    從宿舍到傳達室的路剛剛找了一半,那一丁點蠟燭就燃到了頭。那個晚上幾乎沒有月光,隨著本就微弱的燭光一點點熄滅,四週陷入了完全的黑暗。我聽見“教授”無奈的聲音:“算了,找不到了,明天再説吧。”

    我聽出他很失望,就提議把剩下的路段也摸黑找找。我們幾乎是趴在地上,一點點地摸索。也不知道過了多久,終於,在操場邊的灌木叢附近,我的手碰到了一串冰涼的金屬。當我把鑰匙交到“教授”手裏,他忍不住地連聲道謝,我卻覺得完成了這個幾乎“不可能的任務”,簡直有些不可思議呢。

    第二天早上,我正準備去食堂吃早飯,“教授”走了進來。他端著一碗豆漿,上面還架了一個大油餅。“我已經吃過了,這是我給你買的,”“教授”對我説,“吃吧,這碗我專門刷了,是乾淨的。”

    我一時不知所措,連忙推託著。“教授”有些著急,一個勁兒地説:“昨晚上多虧你了,我謝謝你,謝謝你。”

    這天下午課後,走回宿捨得半路上,忽然聽見有人氣喘吁吁地叫我,我回頭一看,只見“教授”費力地追了過來。到了近前,他不由分説地將拎在手裏的一個紙包塞到我懷裏。“鄧偉,我昨天夜裏沒睡好覺……”

    “不是給您找到鑰匙了嗎?您怎麼還沒睡好呢?”我不解地問。“教授”望著我,懇切地説:“我就是想真的好好謝謝你,你看得起我,你那麼幫我的忙……”

    那一刻,我的眼眶濕潤了。不是因為被感激,而是因為被深深感動。我面前的這個樸實的老校工,總是默默地付出愛和關心,卻從沒有要求過感謝。而當別人給了他微不足道的一點幫助,他竟會如此不安,如此地滿懷謝意……

    後來,我發現被塞進我手裏的紙包,原來是“教授”專門到學校小賣部買的一斤紅糖。

    很多年過去了,不知道“教授”如今還是否健在?但每當我想起他,他就又彎著身子,一路小跑地向我走來。我喊他“教授”時,他仍會微笑地向我點頭。讓人們感到欣慰的是,生命中感動過我們的人,是不會離開的。他們將駐留在我們記憶的深處,等待著在一個偶然空閒的午後或是某個寂寥的夜晚,涌現出來,與現在的我們相見。

    《北京青年報》 2001年10月11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