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不怕不懂 只怕錯過
——上海人初識現代琉璃藝術

    一個世界頂級水準的“國際現代琉璃藝術大展”,最近在上海美術館新館舉辦,許多像我一樣看不懂琉璃的人排起了長隊。這是新館開辦以來觀眾最多的一次展覽,不由讓人生出感動,今天的上海人對一個未知的美麗世界如此熱情。不怕不懂,只怕錯過!

    很久以來,我都沒有搞清楚玻璃和琉璃之間有什麼區別,只是固執地認為玻璃是平凡之物,琉璃是離生活很遠的藝術品。它的珍貴和神秘,普通人難以企及。

    産生這樣的念頭,源於台灣藝術家楊惠姍為琉璃改變人生的故事。在那個打倒一切美的年代,一部“內部電影”《玉卿嫂》,讓許多人為這個美麗而沉靜的女人所表達的人性呼喚而深深感動,楊惠姍成了那個時代藏在許多人心底的人性美偶像。然而,楊惠姍在她的藝術高峰期突然轉向琉璃創作,併為這個她原本一無所知的琉璃傾家蕩産。是什麼東西可以讓一個功成名就的藝術家如此癡迷,不惜放棄一切從零開始,除非是一個與生命意義相關的神聖信念,絕對無關名和利。由此,對琉璃藝術肅然起敬。

    這是一個昂貴的展覽,200多件作品,平均價格在數萬美金以上。這樣的含金量,足以讓人們在每件展品前細細打量。黃金有價,藝術無價,力爭讀懂無價的藝術品,成了許多參觀者艱難而迫切的願望。

    要説現代琉璃與同樣表達藝術家美學思想的油畫、水墨畫、雕塑品有何區別,看了半天,還真弄明白了一點。許多藝術創作都是用單一的工具作單一的藝術操作。比如油畫,就是畫家用畫筆蘸著油彩在畫布上塗抹,藝術家的功力和心靈感悟決定了一件作品藝術價值的高低。而現代琉璃是藝術家可以嘗試選擇最能準確表達自己思想的材料和工藝進行創作的藝術。這次展覽,展出了世界上16種工藝製造法,有吹制、切割、拋光、粘疊、研磨、脫蠟鑄造等,相配備的有金、銀、銅、鐵、布料,甚至大理石等等。而這些工藝因為琉璃的易碎和高溫造型短暫的創作時間,使得琉璃創作技術繁雜、辛勞而成功率低。展出的大件作品,都得花時半年以上,成功率僅30%至50%,還不包括實驗階段的無數次失敗。

    然而,工藝技術和材料僅僅是藝術家用來表達自己美學觀念和人生體驗的載體,展出的每件作品都鏤刻著東西方和各個民族文化傳統的差異,和藝術家對宇宙及人生的獨特感受。

    西方藝術家的作品大都抽象,利用琉璃材質特有的透光度,用不同的製作方法,展現琉璃豐富多彩、令人嘆為觀止的視覺效果。如來自義大利的李維瑟古索,將吹制技巧與光學切割相結合,一件作品,組合了大圓體、小球體、菱形、三角形、方塊體及透明和不透明的各種幾何體,將琉璃材質各種透光視覺效果展現得淋漓盡致。在西方藝術家的作品中也有表達深刻含意的。如當今最有成就的琉璃藝術家,捷克的李賓基、布勒特瓦夫婦,他們在長達40年的探索中,融合了雕塑和繪畫觀念,使琉璃的空間和視覺感更加豐富而具有多義性。如《空間》,在一米見方的平面琉璃體中,鏤刻了一個在視覺效果上有無限深度的空心方塊,你可以想像那是無邊的時間隧道,人生就在這樣的空間裏跳出跳進……每個人經歷了這樣的過程,但體驗各不相同,就如站在這件展品前,有人無動於衷,有人感慨萬千。

    相比較,東方的琉璃作品大多具象,深含文化傳統。被稱為“日本琉璃藝術第一人”的藤田喬平,因早期有金工基礎,又吸取日本漆器工藝的靈感,用吹制法和滾粘,將色彩艷麗的金、銀、鉑與半透明彩色琉璃粘合,製作成櫻花飄落圖案的琉璃漆器盒,從其現代感與民族特色一看就是日本的琉璃。

    楊惠姍作品則洋溢著濃烈的中國文化情結和對佛教禪意的感受。她在每件作品中傾吐著人生思考與理想。如《今生相緣》,一個60多釐米高的圓形琉璃外,松、竹、梅相互纏繞,從象徵月亮的圓形體穿出。其色彩鮮艷,每個細部玲瓏剔透。為作品配的詩也耐人尋味:“在生命裏,劃兩條線。向東,一起向東;向西,一起向西。不必問從哪開始,不想知道在哪結束”。

    在楊惠姍作品展區,純白佛像的“無相系列”佔很大比例。楊惠姍創新並繼承了中國傳統的脫蠟鑄造技法,以體現青銅器的雕塑效果。在各種方形琉璃中嵌入姿勢各異的佛像和大大小小的氣泡。那氣泡是有形的,但氣泡隨時可能破滅和消失,它和佛教的意義相通,處在“有相和無相”之間,寓意“人生事事難料,所以不必鑽牛角尖,應好好珍惜已擁有的一切,如愛人、朋友、同事、時間等,不要等它們消失時後悔莫及”。

    在這個展覽中,我們理解了楊惠姍走齣電影,走進琉璃的選擇。她是在琉璃中感悟到中國傳統文化誠懇、謙和、仁愛的精髓,以及佛教文化尋求人生內外明澈、平靜、無瑕疵的精神追求,並將她的追求通過琉璃藝術告訴了人們。

    《人民日報》 2001年09月29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