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文藝拒絕炒作和媚俗

夏倫勤

    文藝不要泡沫和膚淺

    文藝不單純是消遣

    文藝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蘊

    中國有五千年文明史。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為世界文化寶庫增添了無數瑰寶。北京作為一個文化積澱深厚的歷史名城,薈萃了全國文藝界的“高精尖”。但是,首都的各有高深藝術造詣的文藝團體,有多少人能夠活躍在影視舞臺上,而常在影視舞臺上露面的,有幾個有真正的藝術水準?……在日前閉幕的北京市政協九屆三次全會上,文藝界的一些委員對此感觸頗深。

    打開電視機,黃金時間晚會居多,特別是逢年過年或遇到什麼紀念日時;其他時間則充斥著大量海外電視劇。是我們的演員青黃不接還是中國的藝術門類稀缺?都不是。

    中國歌劇舞劇院一級演員李元華對當前的假文化、泡沫文化、快餐文化的現象極為反感,她認為文藝舞臺上許多應有的、正面的東西沒有了,充斥著大量急功近利的東西。各種文藝形式現在幾乎都變成了一種形式——晚會,且以消遣娛樂為主,其特點是“大”。首先是投資大,一台晚會動輒投資幾百萬、上千萬;其次是演員隊伍龐大,動輒玩人海戰術。藝術的精品是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創造的。而現在恰恰是難搞的、高精尖的得不到重視和宣傳,易搞的則不斷在舞臺上旋轉。那些消遣的平庸的東西得到最大的張揚,演員也因此而成為“明星”。年年月月,各地的舞臺上總見這一批人,有的演員就像是趕場,泱泱12億人口的中國,難道就這麼幾個人嗎?。

    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主任鄭洞天認為,文藝界形成晚會機制,不是按藝術規律辦事。所有的歌曲也都是為晚會而寫。北京就那麼幾個人,手到擒來。晚會還養了一批晚會蟲,有高級的、低級的。高級的搞點策劃什麼的,低級的掌握演員名單,找誰誰不去?慢慢變成機制了,上行下效,從北京蔓延全國各地。

    中國現代文學館常務副館長舒乙也表示,觀眾現在所能見到的文藝品種過於單調,這是一個重大缺陷,別的藝術品種幾乎被消滅了。比如“很棒的藝術門類”舞蹈,在晚會上成為流行歌曲的附庸,為歌伴舞,通通露肚臍眼,這是很令人痛心的。

    總政歌劇團一級演員楊鴻基説,現在所看到的少有能吸引觀眾的好作品。“文革”後,中國沒有一首咏嘆調産生,晚會不是不該搞,問題是太多了,太奢侈了!互相攀比,越搞越排場。昆明世博會晚會一場1500萬元,有多少錢真正用在了晚會上,又有多少錢落進了個人腰包!大連服裝節一場晚會1600萬,但是效果並不好。組織者對我説,你是大連人,為家鄉作貢獻,我二話沒説,去了。哪知演出後,台灣60萬元,香港40萬元,還對大陸演員説:“不好意思啊,給你們1萬元吧!”我寧願一分錢不拿!

    中國還有那麼多急等著用錢的地方和人,如果再搞幾十台千篇一律、內容雷同的膚淺的晚會,甚至造出一批專靠吃晚會發財的晚會蟲來,那就不僅是委員們抨擊的“虛假繁榮、泡沫文藝”的問題了。

    鄭洞天説,不按藝術規律搞藝術,對藝術家來講,是個人悲劇,但對一代人來講呢?現在文藝界幾乎就剩下兩件事了:晚會、評獎。還有誰去認真討論藝術?他建議用晚會作麻雀,解剖一下文藝的現狀。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一級演員呂中也認為,我們現在做的很多事都只為表面,很虛假。比如演戲,一開始就為了評獎,負面作用很大。現在有一種現象,就是忽視對我國真正文化財富的搶救,它包括話劇、戲曲、音樂、美術等各藝術門類的老藝術家。他們積幾十年努力,有很深的造詣,是我們國家的寶貴財富。但是在社會上卻不值錢。一次,他們請媒體的記者來宣傳老演員。一位電視記者將名單從頭看到尾,“哎呀”一聲説:“這些演員沒有什麼票房價值。”呂中氣憤地説,這種現象是怎麼造成的?應當好好地反思!

    很多委員談到,“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本來是藝術的規律,但在目前這種浮躁功利的氛圍下,人們大多不練功了。一些年輕演員連臺詞都講不好,但只要在臺上露一臉,便有“明星”的光環照耀,千百萬人崇拜,需要什麼艱苦的付出!某些演員一夜出名,出場費也成為天價。有人説這是市場經濟使然,觀眾喜歡,願意花錢去看,但中國雜技團一級演員姚金芬卻不這麼認為。現在藝術命運不完全靠藝術的品質,競爭不公平,上演的露臉的並不是群眾喜歡的,群眾鼓勵的露不了臉。領導部門本來可以而且應該為真正的文藝發展創造條件。現在是為了一個主題可以耗資千萬辦晚會,演一場就完了,可同時還有多少很有水準的藝術團體閒呆著,沒有演出,工資只發60%,另外40%需自籌,連醫藥費都報銷不了,導致一些藝術品種逐漸走向消亡。姚金芬是用自己走穴的錢養著魔術這門藝術。她説,有關部門為什麼不可以修點廉價的劇場,讓老百姓買得起票,不要動不動上百元一場?

    打開電視機,除了中央一台是“主旋律”以外,其他十幾個臺都是武打、言情、泡沫劇。我們的文藝在青年一代的成長上究竟扮演什麼角色?它只剩下娛樂和消遣的功能了嗎?

    我們的文藝,究竟應當給孩子們什麼導向?毛澤東同志早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就指出:要使文藝成為“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的武器”。事實表明,無論在什麼時候,文藝在人的成長中所起到的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都是十分巨大而顯著的。

    中央實驗話劇院一級演員張家聲清楚地記得,在粉碎“四人幫”後他在電臺播送了第一部長篇小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之後,收到了1000多封聽眾來信,其中23封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原來這23位聽眾都是因種種原因打算自殺的人,他們有的因骨癌鋸了腿,有的生活極端貧困,有的未考上大學,還有的與女友吹了……聽了這部長篇小説,他們都感到自己輕生的思想太卑微了,感謝張家聲的朗誦給了他們生活的勇氣,表示今後要像保爾一樣生活。這就是文學藝術的功能!他們只是受到影響的幾代人的少數代表。從此,張家聲再讀任何作品,更加認真,更加聲情並茂。但反觀我們現在的一些文藝呢,80年代之後,話劇演員99%不練聲,不練形體和語言,大家都願意演電視劇,演電視劇有錢,話劇又沒有好劇本、好導演。所謂喜劇,多是插科打諢,甚至作踐自己和別人來博取笑聲,很少有幽默!現在有領掌員,儘管觀眾鼓掌,但臉是木的、冷漠的,這多麼悲哀!還有的相聲演員,説相聲觀眾不笑,自己帶頭笑。張家聲還講到一位主持人,非常有名,主持知識競賽。競賽的題目是:“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作者是誰?”很多觀眾舉手,一位被點到的回答:“蘇東坡。”“錯!刨10分,正確答案是蘇軾。”台下觀眾愕然。這就是我們一位頗有名氣的主持人的文化素質。知名度高並不等於水準高,現在往往是越知名越沒有水準,越是搞文藝的越沒有文化。這樣的主持人會給青少年以什麼影響,可想而知。

    許多委員都談到,小時候接觸的一些優秀文藝作品,發人深思,對人的一生都産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市場經濟是需要競爭,但如果低劣的東西擠走了高品質的東西,就得看看是什麼在作祟。

    李元華把文藝歸結為心靈科學,認為文化藝術滲透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中,它對人、對社會的作用是無限的。好的作品,像空氣清新劑,可以凈化心靈。但是壞的作品呢,對青少年的教化作用往往被家長們和主管部門忽略了,甚至意識不到。前不久浙江發生的兩起學生殺人案件,與我們影視作品中的兇殺、暴力沒有關係嗎?青少年犯罪為什麼呈低齡化?同樣是市政協委員的一位教師告訴我,春節她與丈夫因搟餃子皮的厚薄發生了爭執。站在一旁的4歲小外孫女發話了:“姥姥姥爺,吵什麼呀,合不來就離婚唄!”説得兩位感情甚篤的老人一悚。試想,誰會給學齡前兒童這種教育的?

    “一個民族不能只看小人書,而要有自己的文學巨著;同樣,也不能只聽流行歌曲,而要有自己的交響樂。” ——譚利華

    西方經濟學家早就指出:“那種使國民普遍喪失自愛自持和道德自律的文化,根本不可能孕育出現代商品經濟制度。”中國正處於轉型時期,它需要的不是哼哼唧唧無病呻吟的小音樂,而是磅薄大氣的交響樂。委員們在發言中多次表達了這一觀點。北京交響樂團指揮譚利華認為,文藝界産生急功近利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沒有文化。沒有文化的文藝,是一種悲哀。在跨世紀的門檻上,作為文藝工作者,應該為國家、為民族留下點什麼?首先藝術主管部門應引起足夠的重視,花大力氣扶持為國家、民族做實事的藝術,從孩子、從學校抓起。很多藝術團體沒什麼事情幹,為什麼不可以開展義演,把優秀的傳統文化、西方文化介紹給青少年?譚利華就在做著這件實實在在的事:他任音樂總監的北京交響樂團,去年每個月都在北京音樂廳免費演出,青少年憑學生證入場。他把交響樂看作是一座城市乃至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標誌之一。

     楊鴻基多次出國訪問,對人家國民素質普遍較高深有感觸,他們從小就普及音樂教育,如彈琴、拉琴等。反觀我們的青少年呢,絕大多數藝術教育缺乏,他們以為通俗歌曲就是音樂,盲目追星。為了看港臺歌星演出,有的不惜在劇場門口等候兩三天,有的去賣血,有的甚至做出有損自己人格的事。因此他非常贊同李嵐清同志提出的推廣60多首優秀歌曲的建議,讓我們的青少年了解什麼是中國的主流音樂,讓藝術歌曲得到重視。 對文藝界不盡如人意的現狀,李元華認為有這樣一些原因。文藝界體制仍是計劃經濟,而文藝市場已進入市場經濟,所以是夾生的。拿中央電視臺的晚會來説,導演就決定一切。導演個人的取向、好惡,他的審美水準和意識,加上場內外的不正之風,就決定晚會的命運了。他決定了哪個演員就上哪個演員,他決定上什麼作品就上什麼作品。過去每個劇團、每個藝術品種都有優秀劇目,可是在晚會上看得到嗎?他們一是請領導,二是大肆炒作,這就叫成功了。演員更大的功夫不是下在藝術創作而是放在尋找露臉機會上。很多人精明地搞應付晚會、應付作品。演戲不是誰好誰演而是關係網密布的結果。社會的純潔、人們心靈的凈化,靠大家的努力,我們文藝工作者更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舒乙比較辯證地看待文藝的發展。他説,文藝必須走自己正確的路,既要否定以政治取代文藝,只有政治標準而無藝術標準,也要否定不問政治的傾向。人們對文藝的現狀不盡滿意,嬉戲的、無聊的多,海外東西過多,特別是通俗的不該登大雅之堂的也都登了大雅之堂,像今年春節晚會幾乎都被通俗歌曲佔了。國外的大劇院只能進交響樂、歌劇、芭蕾舞三類高雅藝術。維也納金色大廳交響音樂會也是晚會,在全世界收視率有多高!它年年都有,經久不衰!現在電視的問題是給什麼吃什麼,少有選擇,所以給什麼就特別重要。我們的孩子很可憐,他們熟悉的人物、藝術的品種都太少,導致文化營養缺乏症。當我們灌輸的全部是流行的、通俗的東西時,孩子們便以為這就是藝術,這與引導極為有關。別以為世界藝術就這些品種,俄羅斯的小白樺歌舞團,羅馬尼亞、匈牙利、捷克等等都有世界一流的民族歌舞團,被視為最好的民間藝術,我們為什麼不能發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民族文化呢?

    《中國教育報》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