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圈內人談世界音樂劇大師韋伯

     此次世界頂級的音樂劇大師韋伯帶著他的作品來到中國,像塊巨石,在原本挺平靜的中國音樂劇圈激起了波瀾。雖然在中國真正投身於音樂劇的人不多,但是各種説法見解卻不少。

    演過洋音樂劇的王洛勇、演過引進版音樂劇的成方圓、中國第一個音樂劇班班主任鈕心慈、嘗試過音樂劇的張廣天,日前有了一次關於音樂劇的對話。

    張廣天:中國不會喜歡韋伯

    我覺得韋伯會很失望地回去,他基本上是沒有可能在中國取得成功的。在中國興西方音樂劇之波瀾,可以説是得不到廣大群眾的審美心理和文化要求的支援,因為在中國有強大的民間審美的傾向。它不同於美國的音樂劇在亞洲其他國家(日本)獲得的成功,那是有一種文化心理從高到低的滲透關係。可在中國不存在,老百姓不認這種東西,不會認為那是一種高的文化滲透,所以他得不到市場,對我們不會産生絲毫影響。

    做音樂劇我覺得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必須學會使用通俗語言。現在很多音樂家不懂通俗語言,比如交響樂的語言很像書面語言,很像文言文;美國的流行音樂就很像普通話,白話文。我們很多音樂學院畢業的作曲家不會用白話文寫作,它永遠是文言文,所以要學音樂劇首先要學西方流行音樂。面對通俗音樂我們承認自己是小學生,也就是説你根本不了解音樂,你在流行音樂面前是白丁。從這一點上看我們國家的很多音樂工作者還不如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時代的音樂家,他們還不懂得面對民間音樂和民間藝術。所以他們有很長的路要走,如果他們不正視這一點他們會很快地被拋棄。

    王洛勇: 音樂劇要擇口味引進

    西方音樂劇能讓中國觀眾接受關鍵是選材,我們不能選一些中國大眾不熟悉的劇目。像韋伯的《歌劇院的幽靈》就不太適合中國觀眾,對特定階層的少數人可以,但對多數普通觀眾,像我媽媽拿一二百元退休工資的人,是絕對不會喜歡的。《西貢小姐》講的是東西方愛情,我覺得中國老百姓會喜歡。中國母親對孩子有著特殊的感情和責任,這樣我覺得《獅子王》一定能和中國觀眾産生共鳴。《美女與野獸》有法國文化中那種小資味道的東西,部分觀眾可以接受。像我表妹是在工廠做工的,她就不會看這種東西,但她一定會讓孩子看《獅子王》。年輕觀眾會喜歡《阿伊達》,《阿伊達》講了愛情可以跨越種族、時間、國界、文化和年齡,這麼通俗易懂的戲,我覺得我們國內的觀眾一定會喜歡。

    百老彙的音樂劇和好萊塢的影片一樣,都是通過週密的市場調查,根據心理狀況、經濟收入以及教育水準來設計配方的。雖然我們國內很多藝術家不認可這種配方藝術,但好萊塢和百老彙的這種工業化管理、製作和運作已經證明它可以使過去的藝術産品、藝術創作成為真正的娛樂工業。我們的導演還沉醉於“作坊”式的勞作,能看懂我的戲的算知音,看不懂的你活該。美國不是這樣,他們的標準是從4歲的孩子到70歲的老人,不管你懂不懂英文,什麼文化水準,坐下來10分鐘之後就會喜歡這部戲。

    關於音樂劇本土化的問題,我們的京劇、戲曲全是音樂劇。中國人通過唱詞、唱腔來聽故事,來看故事的歷史是有的,中國人看音樂劇的歷史在全世界應該是最長的。關鍵就是怎麼把故事講得簡練、巧妙、人物性格鮮明、音樂好聽。

    成方圓: 引進西方音樂劇機制

    我們現在的音樂劇製作還沒有“大投入大産出”的概念。音樂劇是個巨大的工程,應該有專門的人來經營管理,尤其是市場推廣至關重要,否則就不可能有大産出。中國的文化消費觀念還比較落後,市場還不成熟,人們沒有進劇場看戲的習慣,都等著電視轉播,想看戲的人又不願買票,靠送票,這勢必形成惡性迴圈。做好音樂劇始終是我的理想,但目前國內的情形很難有大的資金投入,我希望儘快有國外的專業人士來打開中國市場。

    韋伯是一位音樂劇大師,他的到來能讓國內觀眾聽到經典的曲目,是一次難得的機會。但音樂會不是音樂劇,它缺少了音樂劇最重要的環節:劇情和多變的舞美。

    鈕心慈: 音樂劇要精英組合

    我覺得對音樂劇的理解的確是不能偏頗,跟戲曲一樣,它有唱功戲有做功戲。比如説《歌劇院的幽靈》它就是以唱為主的、《西區故事》是以跳為主的。當然音樂劇也有以戲劇為主的,唱、跳、演都要有,像《音樂之聲》。我覺得我們的《劉三姐》可以算是一個音樂劇。

    在音樂劇表演的諸多元素中,我認為國內在舞蹈方面比較薄弱。特別是爵士和踢踏舞的編排,這兩方面有點吃力。目前是編舞要從外面請,因為音樂劇的舞蹈和劇怎麼融合,劇怎麼不會被舞蹈衝擊掉,這就值得研究了。如果有這麼一撥人——搞音樂的、搞劇的、搞舞蹈的,特別是要有麥金托士這樣的總製作人把這些人攏在一起,我覺得那就能搞成。麥金托士是搞道具出身的,他有鑒賞力、商業運作的能力,他能把某些音樂劇從低谷推到高潮,但不是炒作。人人都説好,就是好,光是你吹,人家還是不會去,中國觀眾是非常現實的,所以我覺得要找一群志同道合者在一起,大家不為名不為利,觀念比較接近,都有苦幹的精神,而且都有能力,我們的音樂劇會很快的輝煌起來。

    《北京晨報》 2001年9月11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