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三峽重要文物都能得到及時搶救

     正在三峽庫區加緊搶護文物的考古專家説,三峽工程不會對三峽文物造成重大破壞,三峽庫區所有重要文物都將得到及時搶救。

    參與制定三峽文物搶救規劃的中國文物研究所專家喬梁説,我國為此投入的人力、物力,超過以往世界上任何一個大型水利工程。目前,三峽庫區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考古工地。

    遠離北京“隱居”在三峽深谷、長年探尋古遺址的喬梁,只是上千名活躍在三峽庫區的考古專家之一。據介紹,為了在2009年三峽蓄水發電前,讓所有可能藏有重要文物的遺址和珍貴的地面文物免受“滅頂之災”,我國三分之二以上有考古資格的文物單位雲集三峽,1087處文物點將在2009年三峽大壩建成後得到搶救與保護,總投資預計逾10億人民幣。

    為了搶時間,考古專家們還嘗試在600百公里的三峽庫區動用最先進的現代科技,如遙感技術、探地雷達等,無需大面積開挖土地,就能迅速找準遺址方位,野外考古的規模、品質和效率因而大大提高。

    當然,也有人擔心嚴格的時限使得三峽大部分考古工作只能停留在挖掘上。喬梁解釋説,目前首要的任務是把文物搶救出來,專家們有計劃地將一些研究工作留在以後。國家文物部門一直將三峽考古工作視為一個長期的過程,時間遠遠超過三峽大壩的建設。

    新華社 2001年9月08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