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藝術聖殿裏的“假面舞會”——行家批露拍賣業中的黑幕

林明傑

    有人説,藝術品拍賣會是藝術市場中的宮廷舞會。上海拍賣業———中國大陸藝術品拍賣的帶頭人,在短短十年間,曾興辦過許多次令藝術家和收藏家激動的“舞會”。然而,近年來,在滬上藝術品拍賣業中病毒般傳染的“假面舞會”,卻越來越令人失望和憂心。

    春拍成了假畫盛會

    每年的春秋兩季大拍可謂是藝術品交易的盛會,但據許多收藏家和業內人士反映,今年上海的春季藝術品拍賣幾乎成了假畫贗品的盛會!據一些鑒定家和大買家説,有些頗有聲譽的拍賣行,拍的古代書畫有一半以上是贗品,現代書畫中竟也有四至五成是偽作。個別拍賣行的贗品率達到七成以上。他們説,世界上沒有一家拍賣行敢説自己沒有一件贗品,但你起碼得有個九成左右的真品率呀。如此大比例大規模地出現贗品,這要麼是拍賣行的把關人絕對外行,要麼是惡意販假了。

    據悉,今年春拍結束之時,是大大小小書畫造假團夥彈冠相慶之際。據一位“圈內”人透露,在這次春拍中,滬上有位造假老手賣出了約200萬元的“貨”。他每季拍賣中,都要撒胡椒面似的往每家拍賣行各送進“價值”數萬至十幾萬元的假畫。如今他正住在用150萬元買來的高級公寓單元內逍遙自在,籌劃著如何在秋季拍賣中再大賺一把。

    做小生意破了産的某某,在上海藝術品拍賣興起後,用早年學過的裱畫手藝,把一捆捆廉價買來的無款或小名頭舊畫,採取加款、改款、“套棺材”(即把新作的假畫裝入舊裱頭裏)等手段,變成身價扶搖直上的大名家之作在拍賣會出手。現在據説其身價不在三五百萬之下。其實像這樣制假發家的人物在“圈”內比比皆是,有的深居簡出,諱莫如深;有的早已成為行內聞人,時常見他大搖大擺夾著大捆書畫出入拍賣行。拍賣行成了書畫市場制假販假的綠色通道,也養肥了大批制假販假者。

    暴利驅動市場浩劫

    做假畫分新畫和古畫。新畫只要模倣得像,而假畫的難度較高,除了筆墨功夫,紙張、裱頭、舊氣等都可作為鑒定的依據。然而,如果找得到與大名家的風格相近的小名頭舊畫,問題就好辦多了。經過挖款、改款、“爬山頭”(沿畫面最上部山峰輪廓線,將以上有款的空白處全部割除重做,換上大名頭)等一番手腳之後,假畫便有了迷惑性。記者曾親眼見到一幅只落了窮款(僅署名)的民國無名畫家的花鳥立軸,畫得不錯,吸取了一些西洋技法,在拍賣會上從幾百元搶到一千多元賣掉。過些時候記者碰巧在另一家拍賣會預展中又見到這幅畫,但已變成黃幻吾的名字了。老裱頭絲毫不變,只是原來的落款處被刀刮去,做得好像是自然舊損或被蟲蛀過一樣。據悉,該畫後以四千多元成交。

    挖款等手段往往較難瞞過內行的眼,於是造假者又在“合作畫”上動腦筋。一幅海派名家王一亭兒子王季眉花卉,原只值數百元。造假者依照王一亭、潘天壽等人的風格在上面添加了一些東西,落款後變成“合作畫”,一下子就可以上萬了。一幅民國時期海派中小名家的合作畫,只要加上吳昌碩的幾撇墨竹,或張大千的一支蘭花,或吳湖帆的一塊石頭等,頓時身價倍增,往往令行家走眼。

    於是乎,價格低廉的小名頭老畫成為造假者紛紛獵取的對象,結局逃不過被閹割變性。一位藝術評論家憂慮地説:“反映一個時代的藝術風貌不能只有大名家的作品。大中小名家百花齊放,才形成一個合理演變過程和共存環境。如此大規模地破壞中小名家的藝術作品,以後我們將無法完整了解清代和民國期間的書畫藝術形態。這,無疑是一次文化浩劫!”

    內外勾結毒害市場

    一位由於看不慣目前拍賣行種種做法而退出該行業的人士告訴記者,眼下的藝術品拍賣之所以搞不上去,是因為假畫氾濫。而假畫之所以在拍賣會氾濫,是因為造假者和拍賣行的一些把關人沆瀣一氣。除了一些拍賣行由於缺乏好的鑒定師把關,而讓假畫混將進來,更多的時候是造假販假者努力向拍賣行尤其是一些具有聲譽的拍賣行“攻關”。為了使假畫能上大型拍賣會,上圖錄,上封面,上請柬、上寄給收藏家的拍賣通訊,制假團夥“大方”地與拍賣行的關鍵人物(如負責鑒定和接受委託的人)分成。據説,假畫脫手後,給拍賣行的佣金照交,通常私下還要給拍賣行裏的內應30%的酬金。一些大拍賣行的個別工作人員,由此獲得的收入遠遠超過工資收入,於是不惜損害自己任職的拍賣行的聲譽和利益。

    本市一位著名的收藏家説,目前上海藝術品拍賣業面臨的最大危機是,收藏者不願意把值錢的字畫古玩委託它們拍,而寧願千里迢迢送到北京的大拍賣行去,因為大肆氾濫的贗品使上海拍賣會上的真品價格大打折扣。同一幅畫到北京可能賣出更高價。這樣就使得上海拍賣業收不到足夠吸引大買家的拍品。於是,海內外的大買家也覺得到北京更能買到好東西,便逐漸捨近求遠北上了。如此形成惡性迴圈。

    現在連不少拍賣業內的人士也向記者表示,如果再這樣搞下去,“大家都要沒飯吃了”。

    面臨危機催人警醒

    贗品偽作不僅將上海的藝術品拍賣業推到了懸崖邊上,同時波及整個藝術品市場的正常發展———損害了兢兢業業從事原創的藝術家的利益,干擾了守法的藝術仲介商的經營,使熱愛藝術收藏的個人和企業在精神和物質上蒙受重大損失,阻礙了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力圖振興美術事業和使自己的藝術品市場與國際接軌的進程。

    一些收藏家認為,任何國家都有一些小的拍賣行,拍賣一些較低檔次乃至魚龍混雜的藝術品或工藝品,它們無法左右藝術市場局勢。但是,如果大量假畫堂而皇之地出現在聲譽卓著的大拍賣行,則會令海內外的收藏家以及國內的藝術愛好者深感意外並使他們對藝術市場缺乏信心。現在關鍵是要確保幾家大拍賣行在業內的信譽和拍品的檔次。

    許多業內人士認為,要重振上海藝術品拍賣業的雄風,首先要通過法律和輿論的手段在業內樹立正氣。對造假販假的事件,一旦發現(尤其是涉及金額較大的)要追查到底。一位拍賣行的專家説,其實要查制假來源並不難,只要認定是假畫,公安、檢察機關即可到拍賣行去查一下委託拍賣者是誰,然後再查他是否還有其他委託品,如果其中有大量假畫或重復委託拍出假畫,甚至在多個拍賣行中都有其委託,則此人嫌疑極大,若到他家中去查,大多能搜出大批假畫乃至造假工具。即使沒有上述發現,也可將委託者的名字列入關注名單。這足以震懾造假團夥。

    有關專家還認為,應當改革目前普遍在滬上拍賣業實行的承包制為股份制,避免追求短期利益。由於藝術品拍賣屬“知識密集型産業”,國有的大拍賣行也有必要在機制上保障內部有突出貢獻的關鍵職員的利益,使之與公司長期興衰與共,以求得員工全心投入。

    據悉,本市一些藝術品拍賣行已開始內部整頓和改革,希望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在今年的秋季拍賣上。且讓我們拭目以待,但願那時“假面舞會”不再上演。

    《新民晚報》 2000年09月18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