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有多少愛可以胡來 有多少歷史可以篡改

     近來在北京各影院上映的兩部引進“大片”都有關同一場戰爭,戰爭中的俊男靚女逃脫了死亡自然沒逃脫愛情,而槍炮與玫瑰也幾乎成了到票房變現的一種憑證了。但是,當“天賺了萬”式的鼓噪漸漸啞了嗓子後BR>我們才發現那槍炮聲的可疑,以及那玫瑰花香後的一股股腐舊氣?

    《珍珠港》和《決戰中的較量》都關乎一段年代,讓人看不明白的是,有多少年代能夠被票房篡改;史達林格勒和亞裏桑那號上都有過愛,讓人不理解的是,有多少愛可以胡來?

    就説《珍珠港》吧,該片導演唯一感興趣的只是電影中間那段40多分鐘左右的狂轟濫炸,此前此後的歷史與愛情不過是這個戰爭電玩的下腳料,之所以虎頭蛇尾似的被拼接到一處,僅僅是擔心沒有它們電影就太短斤缺兩,以致會沒人買單付賬了。有《虎!虎!虎!》在前,我們本來也沒對好萊塢的歷史感抱太多指望,哪怕這種歷史感只是關於美國的。總還可以煽情一下吧,這在好萊塢總算也是拿手好戲,可《珍珠港》胡編出的三角戀情之荒謬,牽扯著人們甚至懷疑那場戰爭是否真的發生過。還記得電影中出現的那個從沒打過槍最後卻打下一架日軍飛機的黑人戰士嗎?事實上確有其人,可看《珍珠港》在講述他時,我們都會脫口而出,“你就編吧。”

    濫情之外,好萊塢對於人情人性永遠都無動於衷。事實上,珍珠港遭突襲的一個悲劇性情節是,切┰諶站諢鶼攣薰妓廊サ拿攔畈歡嘍際?BR>20歲左右的美國青年。在死亡來臨的前一秒鐘,他們都還在做著、幻想著以後可以無數次重復的傻事——戀愛、酗酒、發呆或者開始一段白日夢。可一秒鐘後,一切都永遠失去,一切可能都不再可能。如果電影在三角戀之外也點綴上這種青春被意外中斷的殘酷,哪怕只有一點點,不也多少可以打動人心嗎?

    有人説,這部電影的唯一成就是推出了男演員艾佛萊克和那塊名為“漢米爾頓”的表,而《珍珠港》也不過是花掉1.4億美元完成的戴著漢米爾頓牌手錶的艾佛萊克的徵友廣告。

    另一部所謂“大片”《決戰中的較量》據説是“歐洲製造”,記得電影開演不久,當男女主角第一照面後,坐在我邊上的朋友就斷言,“如果這是一部美國片,那麼男女主角最後見面的地點該是戰地醫院,因為兩人中有一個不得不受傷。”走齣電影院時我的一個體會是,法國出生的導演未必就該拍法國電影,就像拍武士片的只有一個叫黑澤明。

    如果説這部描寫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的電影也曾引起一時轟動,我想那不是它對歷史的再現,而是基於它對歷史的篡改。影片中刻意渲染了一個衛國戰鬥英雄的懦弱、蘇聯指揮官的粗俗,這很吻合西方式的所謂“披露真相”,可是當我們在影片中多次看到蘇聯士兵在指揮官武力逼迫下走上戰場時,我們最大的疑問是,如果當年據守在史達林格勒的竟然是這樣一群沒有信仰、沒有鬥志充滿了政治欺騙的烏合之眾,為什麼他們能贏得戰爭?

    就在那場決戰之中,德國名將古德里安遇到了一個沙俄時代的舊軍官,可是這個本應該對史達林時代滿口怨言的人卻這樣説:“你們如果早來20年,或許這裡有人會伸手歡迎你們,可現在我們已經站起來了,你們卻要回到過去,我們只能戰鬥,為了偉大的俄羅斯。”

    《決戰中的較量》可謂製作精良,但看過之後總如鯁在喉,其中最叫人討厭的就是創作者對道義感的無視,而這恰恰確定著一部電影的品格。

    《北京青年報》 2001年8月21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