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經  濟
財  經
國  際
法  制
教  育
科  技
軍  事
文  化
體  育
健  康
旅  遊
讀  書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地方通訊
華人社區
域外評説
世界博覽
圖片中國
文化週末
輕輕走進安妮密室

丁剛

    腳步輕輕,輕輕……是怕驚醒了睡夢中的安妮?還是怕難以承受心靈的震撼?推開虛掩的書架,鑽過低矮的洞口,順著窄窄的樓梯爬上閣樓。無論是老人還是孩子,無論是白皮膚還是黑皮膚,人們從世界各地來到這裡———阿姆斯特丹普林森格拉赫特街263號,走進猶太小姑娘———安妮弗蘭克的故事之中。

    在阿姆斯特丹那密如蛛網般的運河旁,這樣的四層小樓數也數不清。惟一不同的是這幢小樓的後面還緊貼著一個三層的小樓,從正面的大街上無法看到。那便是安妮所稱的“密室”。在這個“密室”中,安妮與父母、姐姐和另外四個猶太人度過了兩年多的時間,她用自己的日記記錄了“密室”中的生活。

    “密室”早在50多年前已被納粹洗劫一空。儘管有人曾建議復原“密室”中的擺設,可安妮的父親奧托卻不同意用虛假的模型來替代那些記憶中苦難的原物。“密室”中留存下來的大都是貼在墻上的畫片。像所有那個年齡的小姑娘一樣,安妮也把當時的歌星、影星的畫片貼在了自己臥室的墻頭。在另一間小屋門旁的墻上,還可以看到一幅自製的地圖。當年,每到夜深人靜之時,“密室”中的人們就一邊悄悄地收聽廣播,一邊在地圖上標出盟軍的進軍路線。在奧托房間的門邊上還有幾道深深的鉛筆線,從記錄的日期看,安妮在這段時間里長高了13釐米。

    安妮也有過幸福的童年

    小安妮1929年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她的父親奧托是一位攝影愛好者,所以才能為我們留下許多安妮的照片。那一張張發黃的照片為我們講述一個猶太女孩的故事:

    1932年夏,歡快活潑的安妮和德國小朋友在草地上一起玩耍;1933年3月10日,小安妮與家人一起去法蘭克福市的商業中心,在回來的路上照了一張照片,小安妮靦腆地站在母親的身邊。幾個月後,迫於德國法西斯的迫害,小安妮全家便遷居到了阿姆斯特丹;1934年秋,安妮上學了。照片上的安妮和班上30多個小朋友一樣,表情略顯緊張。在展出的照片中,有一張雖不是父親奧托所照,卻給人們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那是數十位猶太孩子的合影,儘管他們當中有許多人依然流露出天真的笑容,可胸前縫著的那個大大的六角星符號卻預示著災難即將來臨。照片中沒有安妮,但安妮的命運和他們一樣。1942年5月,佔領荷蘭的德軍要求所有6歲以上的猶太人必須在左前胸縫上這樣的標誌,一場大迫害就要開始了。同年7月6日,安妮一家藏進了普林森格拉赫特街263號樓後的“密室”。

    13歲,安妮開始寫日記

    在樓下的展覽廳裏,我看到了那個敞開著的日記本。1942年6月12日,星期五。那天早上6點鐘,安妮就興奮地睡不著了,因為這一天是她13歲的生日。7點鐘她就走進了父母親的房間,儘管當時德國法西斯已經佔領了荷蘭,全家人的命運未卜,可安妮的父母親還是要給孩子一個歡快的生日。那一天,安妮收到了很多禮物,有胸針、拼板玩具和蠟燭,而她最喜歡的就是這本粉紅色格子布面的日記本。從此,安妮開始寫日記,她把自己的日記稱為最好的朋友“吉蒂”。一個月後,她和家人一起躲進了“密室”。在兩年的時間裏,安妮寫下了幾十萬字的日記。她常常在日記本中貼上一些舊照、明信片和畫片等,在一旁寫下説明。有時為了做補充,她還貼上一些夾頁。安妮的筆跡有時工整,有時有些潦草,但筆跡中流露出的卻是一個少女特有的稚氣。

    安妮慘死在集中營中

    1944年3月29日,安妮從廣播上聽到,荷蘭政府打算戰後把人們的信和日記蒐集在一起出版,她就有了當記者或者作家的夢想。這一年的5月11日,她在日記中寫道,戰後她將出一本書,書名就叫《密室》。安妮沒有見到自己夢想的實現。

    1944年8月4日,一個晴朗的夏日。“密室”中的人們像往常一樣,剛剛開始一天的生活。奧托走進了彼得(另一個藏在這裡的猶太男孩)的房間,準備給他上英語課。他瞅了一眼手錶,快要10點半了。通常,他總是在這個時間開始講課。忽然,他們聽到樓下傳來了陌生人的吼叫聲。幾分鐘之後,全身制服的納粹警官卡爾領著幾個穿便衣的荷蘭警察爬上了“密室”。卡爾吼叫著讓樓上的人全都把錢和首飾交出來。他一把抓過了安妮的小皮箱,將所有的東西抖落在地。顯然是有人告了密。藏在樓上的8個猶太人隨後全被送進了警察局。是誰出賣了他們?這個謎至今也沒有解破。

    幫助安妮一家躲藏的米普當時幸好沒有在場。當晚,她爬上了小樓,從散亂的東西中找出了安妮的日記和奧托一家人的影集,鎖在了樓下辦公桌的抽屜裏。一週後,德國人將“密室”裏所有的東西全部搬走。

    8人中只有安妮的父親奧托活到了戰後,他後來回憶説,4天后,他們被送到了猶太人的轉送站———荷蘭北方的威斯特伯克集中營。

    1944年9月3日,他們全被押上了列車,這也是最後一列從荷蘭開出的運送猶太人的列車。車廂裏共有70多個猶太人,到奧斯威辛的第二天,就有一大半人被逼迫著走進了毒氣室,所有15歲以下的孩子全部被害。安妮因為剛剛過了15歲的生日,才躲過了這第一場災難。

    隨後,安妮和媽媽、姐姐一道被送到了附近的波肯奧集中營。那個集中營中當時有39000多名猶太婦女。她們到那裏的當天就被剃去頭髮,在胳膊上烙上了號碼。一個多月後,納粹又將安妮和姐姐與她們的母親強行分開,送到了德國漢諾威附近的波根—貝爾森集中營。曾在那座集中營服役的弗蘭克福德説,她們的頭髮都被剃掉了,神情抑鬱,根本認不出是女孩子。另一位曾與安妮關在一起的猶太婦女説,當安妮看到衣服上都爬滿了臭蟲、跳蚤時,她嚇壞了,脫光了衣服,蜷縮著裹在一條薄毯裏發抖。有一天,安妮忽然聽到有人隔著鐵絲網叫她,原來是同校的朋友麗絲。兩個人晚上冒著危險,悄悄地爬到鐵絲網前交談。麗絲回憶説:“那一幕太悲慘了,安妮一看到我就哭了起來,她對我説,‘我已經失去了雙親’。我總是想,假如安妮知道她的父親那時還活著,她也許會有力量堅持活下去。”

    1945年3月的一天,安妮的姐姐因斑疹傷寒而死,幾天后安妮也因同病離開了這個世界。幾週後,英國軍隊解放了這座集中營。

    “安妮之家”成了舉世聞名的紀念館

    戰後,米普原想把安妮的日記交給安妮,可是後來證實安妮已經不在人世,她便將日記交給了安妮的父親奧托。奧托含著淚讀完了日記,他沒有想到,安妮會把“密室”裏兩年的生活完整地記錄了下來。他將日記的一部分列印出來,寄給了在瑞士的母親。隨後,他又讓一些親朋好友讀了日記。大家都支援奧托將這部日記出版,可他接觸的一些出版商沒有意識到這本書的真正價值,沒有人願意做這件事。

    1946年3月6日,一位荷蘭歷史學教授在荷蘭報紙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介紹了安妮的日記,引起了許多出版商的重視。1947年6月25日,安妮日記出版,首印1500冊,書名為《密室》。它很快就被翻譯成法、英等55種文字,從1947年至今,安妮日記經兩次補充,目前在全球印行達2500萬冊。而“安妮之家”也成了舉世聞名的紀念館。紀念館的服務人員告訴筆者,參觀的人數逐年增加,80年代初每年約30多萬人次,而90年代初已經到了60多萬,去年已達到80多萬,平均每天都有2300人。參觀者中最多的是美國人,德國人居第三位。為了滿足參觀者的需要,安妮基金會去年還在小樓旁修建了一座大型紀念館。

    紀念館出口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本厚厚的留言簿,上面有成千上萬的參觀者用不同語言寫下的留言。我看到了一位署名為“15歲的德國孩子漢斯”寫下的話:“我希望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不再像安妮那樣擔驚受怕。請你們輕輕地上樓,樓上的安妮正在夢中……”

    《環球時報》 (2000年09月08日第十四版)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