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自然和文化遺産

    在聯合國的分類中,文化遺産和自然遺産是兩回事,文化遺産的要求是“表現人類創造性天賦的巨作”、“作為一個文化傳統或文明的獨特見證”、“和某些事件、活著的傳統、理念、信仰、具有突出普遍意義的藝術和文學作品有直接或可感知聯繫”;自然遺産的定義是“反映地球歷史的主要階段,包括生命的記錄,重要的地質過程和地貌變化”、“包含超級突出的自然現象,或具有罕見的自然美和美學重要性的地區”、“有生物多樣性保護意義;有瀕危動植物的地方”。

    以中國的地界之大、歷史之悠久的條件,本應在世界63處遺産中佔1/5到1/6,但現在連1/10都不到。中國只有23處“遺産”,而日本卻有60多處。

    英國海外教育援助機構中國總代表楊建華説,我們申報的單位很多,但失敗率太高,超過了國際平均水準。中國風景區和自然保護區的主要通病是新建築太多、遊人太多、商店攤販太多,同時品位和意識較土。比如有的風景區,為了所謂景觀,拆掉原來的花崗石路面和臺階,鋪上水泥,立上鐵欄杆。貴州有個自然保護區,幾個領導一拍腦袋,就搞了一個觀鳥臺,20幾米高,30幾米寬,外表為了所謂美觀還貼上了白磁磚,在太陽底下閃閃發光。

    外國專家們在中國期間,看到的大多數是領導,較少見到中國專家,於是就認為中國專家的影響太小,這個活動在學術上不可靠。同時,私下的暗箱操作——那種近似于賄賂的行為太多,也惹惱了外國專家。還有的弄虛作假,為了弄出鳥叫,在樹叢後挂鳥籠子,結果被識破。

    幾乎所有的中國名勝古跡和自然保護區都人滿為患。專家認為,這是對環境和古跡的最大破壞。

    常書鴻的兒子、畫家常嘉煌説,日本的文物古跡是要跪在那看的,我們這兒卻是千萬隻腳在踏。日本一個山洞裏只有一百年曆史的壁畫,保護得像稀世珍寶一樣。每天只允許10人參觀,而且必須跪下,鼻子蒙上一方軟紙,只允許停留15分鐘。他們怕人們呼吸的水氣侵蝕了壁畫。可在中國,人們為了錢,允許無數的人在魏晉時代的洞窟裏想待多長時間就待多長時間,那些因酒肉吃得太多而發出濁重呼吸,使1500年前的壁畫發黑變軟,一摸一把酥粉,用不了多久,它們就要在大漠的風沙中煙飛灰滅。

    (《中國青年報》2000.9.5沙林文)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