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發現明代太監墓 出土文物多為銀器(圖)

    28日,昌平區文物部門在崔村鎮香堂村完成了一處明代太監古墓的搶救性挖掘,出土文物41件,多為銀器,還有少量瓷壇、石壇等。記者在現場目擊了整個挖掘工程。

    25日,香堂村村民朱宗偉在挖地基時意外發現了這個古墓,並報告給昌平區文物管理所。

    6月28日14時40分,古墓挖掘開始。由昌平區文物管理部門和當地村民組成的挖掘小組用大錘、撬棍、尖鎬等工具整整挖了35分鐘,才將由青磚和白灰壘成的封門磚鬆動。15時15分,封門磚被挖開一角,墓門終於露出一角。

    17時17分,墓門被逐漸擴成一個可容人勉強進出的1米多高的洞(圖2箭頭所示)。3名工作人員戴著白色棉線或塑膠手套和口罩,拿著小鐵鏟、編織袋等工具小心地跳了進去。記者也緊隨其後進到墓室內。一股腐朽棺木和青磚石灰的氣息撲面而來。

    這是一座磚室墓,墓長4.4米,寬2.1米,高2.16米,保存完整。墓室內很乾淨,但潮濕陰寒。石床上佈滿了平躺的墓主人遺骨及身上的衣物等碎塊(圖3)。其頭骨及頭骨旁的白髮清晰可見。屍骨頭頂朝向的壁龕中供有一木製牌位,上有一行模糊的豎行小字,能清晰辨出“太監”兩字,可證實墓主人身份。

    18時30分,墓室裏變得光線昏暗,工作人員從附近的民房內拉來兩根電線點燈照明,挖掘工作繼續有條不紊地進行。

    工作人員將現場情況一一畫出,並編號註明(圖4),然後才開始搬運墓中文物。為避免光線對文物的破壞,所有的銀器都被工作人員用報紙層層裹緊,然後小心放到紙箱內人手相傳運到地面上。最先出土的是一個重約15公斤的石壇座。隨後是已用紙箱裝好的銀盤、珠子等小型文物。棺木最易腐朽,每塊棺木遞出來時,都有棺漆和碎木屑不斷落下(圖1)。

    經過6個多小時的緊張工作,到20時45分挖掘工作結束時,除了棺床和供桌仍在墓室內原樣保留,其他文物和墓主屍骨被運至昌平區博物館封存保護,其歷史文物價值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京華時報》2003年6月3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