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結果證實老山漢墓女主人確為中原人

    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今天正式宣佈:他們完成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北京老山漢墓女主人的DNA序列屬於亞洲M譜係,代表了東亞地區現代人群的某種祖先類型的遺傳學性狀。

    

    吉大文學院副院長、邊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教授説,這個結果與此前他們對其進行的體質人類學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從而科學地證明了這個漢代諸侯王后屬於東亞地區的蒙古人種,是古代中原人的代表。這一研究為豐富我國各歷史時期古人群基因庫,探討各古代人類群體的遷徙和演化,以及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的歷史形成過程等重大理論問題的闡釋,積累了來自分子生物學方面的科學證據。

    

    吉大的研究人員經過5個多月的緊張工作,日前終於完成了對老山漢墓女主人DNA的提取、擴增、測序和研究任務。他們于去年底完成的對其體質人類學研究及三維頭像復原已經表明,這是一位長相端莊的中原女子,此次DNA實驗的結果再次證明了這一點。

    

    老山漢墓是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東部老山地區的一座西漢時期的王室貴族墓葬。2000年8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對它進行清理髮掘時,發現了一具墓主人屍骨。經我國著名人類學家潘其風研究員鑒定,這是一個30歲左右的女性,其身份當屬於西漢時期某諸侯王的王后。為進一步揭示其種族類型和遺傳學性狀等重要學術問題,2002年10月,吉林大學文學院考古係邊疆考古研究中心與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合作,對該屍骨進行體質人類學、古代DNA和顱像復原三個方面的研究,其中DNA研究工作是由吉大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邊疆考古研究中心考古DNA實驗室主任周慧負責完成的。

    

    據周慧教授介紹,由於老山漢墓女主人的骨骼保存狀況欠佳,因此運用分子生物學的方法對其線粒體進行提取、擴增、測序和分析是這項綜合性研究計劃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課題。其人骨樣本中DNA降解嚴重、含量很少,提取工作很不順利。為此研究人員考慮了三套方案,即分別從其肢骨、牙齒和顱腔中偶然保存下來的一塊乾燥腦組織中提取DNA。由於樣本的肢骨、牙齒的保存情況欠佳,未能提取出DNA。最後經過課題組成員堅韌不拔的努力和反覆實驗,終於分別從乾燥腦組織的三個不同部位成功得到了古DNA模板,並擴增測序。實驗結果表明,三個不同部位所得序列一致,同一抽提産物,平等測序結果相同,該序列真實地反映了老山漢墓女墓主的遺傳資訊。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潘其風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吉大利用分子生物學方法對北京老山漢墓女主人的研究結果,與過去在形態學上對其人種所下的結論是相互印證、相互吻合的。這是我國科學家首次對漢代王室成員進行的考古DNA研究,也是首次在古人類遺骸腦組織中成功提取出DNA,意義重大。

    新華網2003年5月14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