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隱藏在美國電影中的險惡用心

索拉

    不可否認,隨著科技進步,美國電影業近十年來發展突飛猛進。無論是它的製作産量,還是觀眾人數都在不斷增加。除了在本土上映外,它們在海外發行所創下的滾滾而來的外匯,也令影業老闆躊躇滿志。前不久上映的《泰坦尼克號》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可在這興旺發達的表像中,人們卻應該深思一下美國影片背後隱藏的深刻的不良動機。

    文化侵潤的急先鋒

    美國中央情報局在其極為機密的行動綱領中就曾聲言:“一定要盡一切可能做好宣傳工作,包括電影、書籍、電視、無線廣播———只要他們嚮往我們的衣、食、住、行、娛樂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電影則是所有這些宣傳方式中最廣泛、最深入、效力最大的,因為這種以娛樂包裝、七彩紛呈的方式,最易讓世界各地的觀眾自動掏出鈔票,去接受美式教育。

    縱觀美國電影,其著眼點豈止是利潤,它在跨國促銷所獲甚豐之外,還在意識形態上把整套的美式文化、美國生活方式推銷給其他國家。在歐洲的一些國家,早就對美國的這種“文化侵略”有所警惕,並採取措施,首先限制美國電影的任意涌入。

    其實對美國電影,稍微冷靜一些的觀眾都會有所提防。美國電影在“娛樂性”的包裝之下,無處不在地展現著電影製作者的道德觀念和生活方式。私有制的極端利己主義思想往往貫穿了整部影片,通過具體的人物和表現方式,宣揚唯利是圖、不擇手段。美國電影可以為色情雜誌出版商樹碑立傳,公然捧其為“言論自由”的鬥士;對於拍攝色情電影、開黑店提供吸毒、濫交場所而發財致富的“商人”、淫媒,也常有“傳記”問世;淫穢、暴力的題材更是經久不衰,在向青少年灌輸憤世嫉俗之餘,好逸惡勞、追求物質享受簡直就是它的主題。

    收刮外匯功不可沒

    為了佔領世界電影市場,美國電影商們可謂絞盡腦汁,不斷地推出出奇制勝的大片、巨片,致使其收刮外匯的能力扶搖直上。就拿近十年來説,1991年美國發行海外的電影只有十幾部,外匯收益17億美元;1992年發行20部,進賬22億美元;1993年21部,進賬27億美元;1994年34部,收入外匯36億;1995年96部,海外進賬51億;1996年118部,收進53億;1997年105部,進賬高達70億美元;1998年106部,收入54億;1999年93部,仍然有57億美元進賬。由此可見,這確實是個一本萬利的好行當,既可充當文化侵略的銳利武器,又有日進鬥金的豐厚收入。

    顛倒黑白否定傳統

     在每年向海外輸出的上百部電影中,純粹為娛樂製作的作品是極少的。它們大多數都帶有突出的主題思想,而其中許多全盤否定傳統的道德觀念,顛倒人們的思想情感與正常的人緣關係,灌輸扭曲的愛憎情感。例如四年前在我國曾推出了一部名為《廊橋遺夢》的電影,上映時頗為轟動。有報紙就片中的愛情問題作了一份調查,其中的一個題目是“有關婚外情的看法”,調查結果表明,有49%的人同意“從愛情出發,這是值得首肯的”,而只有11%的人持反對的看法。由於調查對象主要是該片的觀眾,不能排除部分觀眾受影片肆意美化、顛倒黑白的意識影響作出如此回答。前一陣,廣東作出懲治“二奶”的決定,深受群眾擁戴,這時若再作該問題的調查,結論恐怕就不是上述這種情況了。

    別人都不行唯我救世主

    美國影片中的主角,無論是平民還是美國大兵,總可以在人類遭遇毀滅性的災難危機之中及時出現,救苦救難普渡眾生。許多美國電影以虛構的故事和形象,宣揚“美國精神”及大美利堅主義。戰爭片中的美國軍隊,素以“國際警察”的姿態在外國耀武揚威,維持“國際秩序”。他們往往在別國殺了人,搞得一團糟還受到別國人的“愛戴與感謝”。

    在美國電影中,人們一貫看到遭恣意扭曲、醜化的美國“眼中釘”的形象。過去同蘇聯冷戰時,多少美國影片明槍暗箭齊發,由冷嘲熱諷到招降納叛,“反蘇”道上爭先恐後。近些年,對中東那些要求擺脫美國控制的國家開始攻擊頻頻,內容總不外美國佬如何到別國國土上去“教訓”人家。前些時上映的一部影片就是拍攝美國兵到葉門,把動亂的群眾屠殺了,還在他們美國的“軍事法庭”裏把屠殺行為“審判”成有道理而加以頌揚。在美國電影中的中國形象又是如何呢?出現在影片中的中國人或唐人街,往往詭密化、妖魔化,“西藏題材”是他們為了挑撥民族矛盾而最感興趣的題材。好萊塢也確實有“魔力”,他們能夠用鈔票聘到華人去扮演醜化自己民族的角色。

    潛移默化用心險惡

    美國電影忠實地執行了它的政治使命,積極配合中央情報局的工作目標,成為具有顛覆性的輿論工具。中情局條例要求,要用物質引誘和敗壞青年,替青年製造色情奔放的興趣,進而鼓勵性濫交,無數美國電影長期渲染的正是這種意識;條例要求,要把青年注意力引向色情書籍、享樂、遊戲、犯罪性電影及宗教迷信,美國電影更是具體和生動地渲染、教化,做到了“循循善誘”。

    美國影片以高超的技術、純熟的技巧,在娛樂包裝中裝璜得五彩繽紛,讓影片傳遞的美式生活及意識形態經潛移默化,灌輸入你的腦袋、血管,化為你的思想及行為。

    《國際金融報》 (2000年08月13日第六版)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