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産地大足石刻新掘出北宋摩崖造像群

    世界文化遺産重慶大足石刻新近發掘出一組摩崖造像群。經初步考證,這組造像群為距今900餘年的北宋時期石刻作品。

    據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有關專家介紹,已挖掘清理出的造像群面積約為40平方米,年代約在西元1090年的北宋元佑庚午年,出土的文物主要有摩崖殘碑和上下兩龕20余尊佛、菩薩摩崖造像。主龕為大威德金輪熾盛光佛,結跏趺坐于束腰蟠龍須彌座上,雙手捧金輪置於腹前,但頭部已殘損,距此造像左約100米岩石上刻有觀音龕。

    這組石刻距大足縣城20余公里的石纂山羅漢灣,屬於大足石刻遺存範圍內。專家據當地地形推斷,這組造像群可能是因為上層岩體滑坡而被掩埋的,估計已掩埋上百年時間。

    據了解,當地現存寺廟佛惠寺內有碑文記載發掘出的這幾龕佛教造像,但長期以來只見碑文有載,不見造像遺存。有關專家認為,這次發現既對核對碑文所載的石篆山造像實物具有重要意義,又對文物考古和歷史藝術研究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更為世界遺産地的石篆山摩崖造像群增添了新的石刻藝術珍品。

    大足石刻是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門山和石篆山五處為代表的摩崖石刻造像的總稱,共計雕像5萬餘尊。大足石刻始鑿于初唐,歷經五代,盛于兩宋,余緒延至明、清,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的代表作品。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新華網2003年4月17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