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發現長江流域罕見的東周鑄鐵作坊遺址

    為配合滬蓉高速公路的引線——江北公路的建設,考古專家在湖北省浠水縣發現了長江流域第一個鑄鐵作坊遺址,專家初步估計年代為東週到秦之間。

    這個作坊遺址位於浠水縣巴驛鎮錢塘村窯家灣,距長江北岸2公里,總面積約1000平方米,文化層厚度在150釐米到250釐米之間,在斷面上暴露有大量夾砂紅陶片。黃岡市博物館館長吳曉松介紹説:“這些古代遺物堆積主要是有粗繩紋的厚胎范片和存有冶熔面的紅燒土爐壁、爐渣、碳末等,還有大量扁圓狀、蘑菇狀的支墊和圓柱、圓球、圓盤形的窯具。”

    在窯家灣鑄造遺址採集的范片經過中國科技大學和北京科技大學專家的檢測和分析後,被基本認為是鑄造鐵器的范片。吳曉松説,根據已發現的范片的形狀,這個作坊主要鑄造釜等鐵制生活用具,而不是鐵最初的通常用途農具和兵器。但是否鑄鐵遺址和具體年代的準確情況還有待發掘後進一步確認。

    武漢大學考古係博導楊寶成教授認為,裸露層已有戰國和秦代的遺物,越往下年代越早,這個遺址的跨度至少有200年,由於存在時間較長,因此也有鑄造銅器的可能。同時,僅鑄造作坊的生産區的廢棄堆積就這麼大,那麼,附近還應該有鑄造工人的生活區和墓葬區。正式勘探和發掘後,窯家灣遺址肯定會大大加深人們對我國早期金屬鑄造的流程、工藝水準和工人的生産生活方式的了解。

    湖北省考古所研究員李桃元説,鐵的冶煉和鑄造技術對古代生産力的發展具有劃時代意義。窯家灣遺址長江對岸就是大冶的鐵山沉礦帶,以前湖南湖北發現過很多礦冶遺址。兩湖地區第一個鑄造遺址的發現為長江中游豐富的礦藏資源及其冶煉找到了“去處”。冶煉出的金屬錠塊和鑄造出的金屬器物都可以通過得天獨厚的長江黃金水道運輸出去。

    吳曉松説,由於鐵器可以回爐重鑄,鐵又容易銹蝕,古代鐵器保存下來的很少。考古工作者以前在黃河流域發現過不少鑄鐵作坊遺址,長江流域及長江以南地區的鑄鐵作坊極為罕見。

    新華網2003年4月17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