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鏟跟著推土機跑—我國考古新發現背後的隱憂

    剛剛揭曉的200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展示了我國去年以來考古界取得的成就,但成績背後卻愈發明顯地暴露出各地考古工作者跟在開發商後面疲於應付的尷尬場面。

    今年的評選與以往不同,評委不僅看候選材料,而且邀請23個候選項目的考古隊長到北京做現場學術報告,正是在他們的報告中,記者聽到的一個常用詞就是“搶救性發掘”。據評委介紹,本屆候選的大部分考古新發現的起因是由於修路、建樓等施工原因,這顯示出我國考古工作者不是出於本意的考古發掘的無奈。

    參與今年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的一位考古工作者對記者説,現在手中的考古鏟整天跟著推土機跑,自己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外考古,但即便如此也應付不及“開發”出來的各類考古現場。

    據有關部門提供的材料表明,我國近些年配合基本建設的考古發掘工作數量急速增加,考古知識的積累呈現爆炸式膨脹。由於新的考古發現來得太多太快,連考古學家自己都有些目不暇接、窮于應付,認真的研究思考也難以跟上,許多考古項目甚至連考古的發掘報告都來不及撰寫和出版。有些學者甚至認為,我國考古學近些年來發展速度飛快,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沒有辦法。

    一個沿海城市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員告訴記者,當地一個開發項目發掘出了一處具有標誌性的珍貴遺址,經文物考古部門做了大量工作,才由政府投資幾千萬元從開發商手裏把土地買回來加以保護,但有多少新發現最終會受到這樣的保護呢?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徐蘋芳説,由於各地的城市化,我國可能正在經歷由於開發而造成對文物破壞的最嚴重的時期,而且這種破壞多半是政府行為,所以難以制止,其破壞的範圍、幅度比盜墓要嚴重得多。

    由開發而造成的文物破壞往往是不可挽救的。據專家介紹,我國目前考古的一般原則是不主動發掘,因為埋在地下會保護得更好,好多東西一齣土,改變了條件後馬上就壞。

    新華網2003年4月14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