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紫日》用鏡頭與觀眾交流

     導演馮小寧在他的“戰爭與和平”系列作品的收山之作《紫日》(原名《紫太陽》)中,運用其個性化的鏡頭語言所講述的扣人心弦的故事———命運被戰爭連在一起的三個人的生死經歷,揭示了一個令人刻骨銘心的主題:太陽本來是人類共同的生命象徵,然而一旦蒙上了戰爭的硝煙,就會改變顏色,降臨災難。惟有驅除戰爭的陰霾,明媚的太陽才會重新帶給世界光明、溫暖與蓬勃的生命。這一主題貫穿于影片始終。

    我個人認為,《紫日》體現了馮小寧藝術創作新的提升與突破。同以往他的作品相比較,《紫日》更多的是用鏡頭語言與觀眾交流。

    馮小寧的鏡頭是浪漫抒情的:影片中那一望無際、飽含大自然韻致的北國林莽;有著童話般迷人景色的白樺林;閃爍著金色陽光的河流;浸透著瑰麗色彩的落日,無不展現著濃郁的詩情畫意,令人神馳心醉。

    馮小寧的鏡頭又是直面殘酷的:他用濃烈深沉的影調展示驚心動魄的戰爭場景;用長鏡頭追逐著鋪天蓋地吞沒綠野生機的火海畫面;用冷峻的目光攝錄法西斯劊子手慘絕人寰的暴行。在《紫日》中,馮小寧的鏡頭表述尤其細膩傳神:故事裏中、日、俄三個語言不通,相互對立的角色之間從被動地互相依靠到主動、真誠地相助與溝通,這一曲折的心路歷程主要是通過人物的眼神、表情、舉止、行動等一系列細膩生動的鏡頭語言進行表述。

    而這部影片能讓觀眾“坐得下去看完”並難以忘懷的最重要因素更在於編導用鏡頭講述的故事是引人入勝的:影片的情節在跌宕起伏中延伸和發展,片中三位主人公于茫茫林海中逃亡的生死經歷,他們所遭遇的槍林彈雨、沼澤、猛獸、山火和種種可能突降的災難,緊緊牽動著觀眾的視線與情感。而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馮小寧始終以實現“感人”的藝術效果為創作基點,為此,他調動了豐富的藝術元素,包括音樂、音響、畫面、色彩、光影,以達到情景交融的感人效果。

    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馮小寧在影片《紫日》鏡頭語言的運用上是下了功夫的,但其中也還存有缺憾。例如片中蘇聯軍官、女軍醫和中國農民從緊追不捨的日本兵槍林彈雨下逃脫的情節處理得有些簡單;片中幾處表現日本軍官聲嘶力竭叫囂的情節及對戰爭過程描述時個別地方還可以更簡練些。

    《北京青年報》 2001年4月24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