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鄧偉打開一個巨大的問號

     ■ 一個普通人怎麼能讓這麼多叱吒風雲的名人上他的鏡頭呢?

    ■ 這裡面有多少難以逾越的障礙和困難?

    ■ 他是怎麼接近這些名人的?

    ■ 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 他是怎麼做到的?

    ■ 他是誰?

    當一個人去做一件他喜歡做的事情的時候,最初的想法其實是很簡單的

    記者(以下簡稱記):面對你的故事和照片,我想所有的人第一反應都會是,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那麼,你為什麼會去做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鄧偉(以下簡稱鄧):從我一開始做這件事到現在十多年了,我始終都沒有認為這件事有什麼驚奇或者是不可思議的。從一開始我就認為這是一件我想幹的事,是我心甘情願的。當一個人幹一件心甘情願的事的時候,他就會把這件事情看得很簡單。雖然也想到它會很難,但沒想得那麼複雜。

    記:你的老同學張藝謀曾説過,這決不是常人能做到的,我們都不能做到……

    鄧:那應該是張藝謀的想法吧。

    記:我想,很多人都會這麼想。比如説,張藝謀曾講過一個特別令人感動的事情。當年你的同學張軍釗和肖風在新疆拍片的時候,從攝影機的鏡頭裏發現了在數公里以外的雪山上,你孤單的身影……

    鄧:這個事情我想做一個説明。有些媒體説,張藝謀是個電影導演,一定是他用了電影的手法編的故事來美化我。我可以負責任地説,這不是張藝謀憑空捏造的,這件事情是真的。

    記:我不懷疑這件事的真假。它給我的感覺是,恰好説明你幹的這件事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為此,你不得不做著充分的準備,包括毅力上和體力上的。是這樣嗎?

    鄧:是這樣,但也不完全是。我以前身體特別好。上電影學院時,學校運動會10000米長跑,張豐毅是冠軍,我是第二名。我堅持練長跑已經很多年了,因為搞電影要適應野外作業,必須要有好的體魄。後來我在雲南拍電影《青春祭》的時候得了急性肝炎,回北京住了兩個月的醫院。所以我後來去天山主要是為了恢復體力。其實,我還去了西藏、海南島,當時設想中非洲是很熱的,目的是為了適應各種環境,並不是有意識地磨練毅力。因為那時對這件事確實比較樂觀。

    記:為什麼?

    鄧:在這之前我拍過中國文化名人,他們對我的接納程度比較高,有一種親和力。

    記:聽説,你從1986年開始計劃這件事,並給100多位世界名人寫了拍攝邀請信,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鄧:1986年,拍完了中國名人,我就把我的計劃告訴了朱光潛和李可染先生。但兩位先生都持反對態度。朱先生很有發言權,他在英國留過學。他認為,西方社會很難接納一個東方人的這種文化行為。李可染先生是一個很嚴謹的人。平時很喜歡我。但聽了我的想法後,簡直不能容忍,認為我發瘋了,用現在人的話説就是腦子有毛病了。他覺得我想都不該想,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還有錢鐘書先生,他當時的比喻特別有意思,他説這好比是在茫茫大海裏有一條船,沒有槳,沒有羅盤,也沒有發動機,其實可能連一葉小舟都算不上,也就是一個容器,一個小人坐在裏面,用兩臂拼命地劃呀劃呀,可是那個容器根本就不能前行。三位老先生一致的看法就是,這件事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最後他們還是被我説服了,並給了我很大的支援。李先生、朱先生為我寫了出國推薦信,錢先生給了我400元錢。

    記:你為什麼會就認準這件事呢?

    鄧:還是那句話,當時想法很簡單。我就是覺得事在人為。曾經有個俄國英雄説過一句話,當死亡臨近時,回首往事,我努力了但沒有成功,我心安理得。我覺得那是屁話。努力了沒有成功就是失敗者。你應當把教訓告訴給後人,怎麼能心安理得呢?

    記:這麼説,你做事情不看過程而是更看重那個成功的結果了?

    鄧:其實,我也説不清是重視過程還是結果。你比如説,我給人拍照片,不管是名人還是普通人,當我把照片送到人家手上的時候我是最快樂的。再比如説吃飯,我經常是顧不上品嘗飯菜的滋味。也可能原本我就是個很簡單的人。我做的這件事,從始至終人們都是充滿了疑問。但對待疑問、問號,我的態度就是不把它想得太複雜。

    在西方人眼裏,這件事情像《西遊記》一樣神奇

    記:那你有沒有想過這件事要是做不成呢?

    鄧:想過。1986年、1987年、1988年連著三年我發出去的信都沒有回音。到了1989年,我差不多寄了有500多封信。每封信兩頁紙,內容都是相同的。只是開頭的年齡變了,今年25、26、27、28歲,那是告訴對方我為此在付出著生命的代價。後面的簡歷變了,每一年我都沒白過,總在做著什麼。那時還沒有電腦,所有的信都是手寫,還不敢用複寫紙,覺得對人家不尊重。每次都得抄100多封,抄得手指頭都扁了。出國以後,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難。感觸最深的就是沒有人願意幫助你,特別是有錢人。我去新加坡拍完我的第一個拍攝對象李光耀後,乘飛機回到英國。當飛機降落在希思羅機場的時候,我的心裏充滿了悲哀。因為我不知道我能去哪,也不知道誰能收留我。

    記:是因為沒錢嗎?

    鄧:是的。兜裏只有幾百英鎊。當時,我甚至都想,哪怕有誰能讓我把相機設備存放一下,我睡馬路沒關係。後來我遇到了一位姓閻的80多歲的老媽媽,讓我在她家的客廳裏睡了三天。老人家今年已經90多歲了,為了感激她,我給她買了10年的米。

    記:遇到了這樣的境況也不會動搖你的決心嗎?

    鄧:有一點我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要看看自己在沒人幫助的情況下,能不能生存,能不能工作,進一步的能不能為我的理想而工作。

    記:你是想證明什麼嗎?

    鄧:是的。中國人在國外是很被人瞧不起的。雖然也有錢,但在他們眼裏,中國人只能開飯館。我要向世界證明中國人是能幹成事的。這事曾經在他們眼裏也是不可思議的。

    記:這件事對西方國家産生了哪些影響?你知道西方媒體是如何評價你的嗎?你認為最有意思的説法是什麼?

    鄧:他們認為比較神奇,像《西遊記》一樣神奇。

    記:這樣的事情在西方發生過嗎?

    鄧:沒有。西方人對這件事情是這樣看的。一種是你要幹你就幹吧,那是你自己的事,沒什麼了不起。也沒有人搭理你。另一種就是不理解,是什麼力量支援著你在做這樣的事,付出這樣大的代價。再一種表示理解。他認為你就是藝術家。藝術家一般都有自己的追求,幹自己想幹的事。當然也有個別一些國家政府認為我是政治行為。比如説,FBI、新蘇格蘭場包括以色列的有關機構都對我進行了用中國的説法是政治審查。這也能理解,誰讓你拍攝的對象都不是一般人呢!所以當時也驚動了不少人。

    記:很多人都在問你是怎麼接近這些名人的?我更想知道他們為什麼會接納你?

    鄧:你知道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為此,我付出了8年的時間,甚至更長。其實,在這個過程中,我的拍攝對象也在不斷地調查研究我。基辛格的桌上就放著一大摞我的個人資料,包括我的學習成績單。聽説他們還到英國皇家攝影協會諮詢過我,那邊出過關於我攝影藝術的、技術水準的評估報告。再比如説李光耀,他也派人調查過我。不但去了英國,還去了中國駐新加坡使館調查。並去圖書館搜尋看有沒有我的著作和攝影集,結果看到了那本《中國文化名人》攝影集。所以,我與我的每一個拍攝對象之間都是一個相互解讀的關係。著名攝影家王文瀾曾經對我説過,我們在國內拍攝是我知道人家,人家不知道我。你就不同了,你既知道人家,人家也知道你。這是很有意義的。

    基辛格説:“以後我不會再讓別人拍了。”

    記:你的第一封拍攝邀請信是寫給誰的?

    鄧:美國前總統裏根。我非常喜歡這個人,覺得他很神奇。我比較喜歡神奇的東西。一是他做了兩屆美國總統,二他是個演員,還有他那麼大歲數才當上了總統。我曾經擔心他的思維會不會出毛病,會不會跟不上?但他當政期間的作為讓我很是折服。我曾經看過一張新聞照片,裏根、戈巴契夫與冰島的女總統在海邊散步,讓我很著迷。聽説這位女總統是把自己的家讓出來接待當時是兩個關係很微妙的大國首領。所以,這位女總統也成了我的拍攝對象。

    記:你為什麼沒拍戈巴契夫呢?

    鄧:這裡面樂子大了。我聯繫了幾次。開始他跟我要錢,其實價也不高,也就合一箱威士忌酒。我説行,那就送他一箱酒。但是海關不讓進,去莫斯科大概只能帶幾瓶酒,還得上稅,特麻煩。後來我再聯繫,價就上去了。也可能我跟他是真沒有這個緣分。在英國的唐寧街我曾經碰上過他。平時出門,我兜裏都會裝著一個小的歐林帕斯相機,偏巧那天沒帶。

    記:你的第一個拍攝對象為什麼會選擇李光耀?

    鄧:我拍李光耀是1991年。在這之前,我所有的請求都被拒絕了。這時我感到這件事確實有點難度。為什麼會想到李光耀呢?首先,我對他感興趣。這也是我選擇拍攝對象的出發點。且不説他的政績,讓這麼一個小國的經濟在亞洲騰飛,他本人是一個非常有性格的人。新加坡沒有水源,靠馬來西亞供水。但當馬來西亞斷了他的水源後,他決不向對方低頭,而是投入鉅資研究海水提煉。他就有這樣的氣魄,我對這樣的人十分敬佩。再一個,他是東方人,我希望能以東方的方式叩開名人之門。正好,當時有兩個國際性的活動在新加坡舉行,我就飛過去了。

    記:之前寫過信嗎?

    鄧:寫過,但被他拒絕了。所以去的時候一點譜都沒有。

    記:那你知道你是怎麼被獲准的嗎?

    鄧:至今是個謎。

    記:我記得你在後來回憶那次拍攝經歷的時候寫過這樣一段話:“為李光耀先生拍照前前後後大約不足10分鐘。他來去那樣的突然、匆忙,使我一點準備都沒有。”當時的感覺是不是不是很好?

    鄧:是的。那一天我特別緊張。因為是我第一次面對這樣級別的人物。總理府裏戒備森嚴,一進去我就暈了,裏面的百葉窗全部是封閉的,電梯也沒有數字顯示,只知道呼呼地往上走,到了幾層我都不知道,出了電梯,我連東南西北到找不著。拍攝的時候我手直顫,房間裏的空調很涼,可我渾身是汗。

    記:在這樣的情況下拍的照片,李光耀先生滿意嗎?

    鄧:應該説是滿意的。

    記:在你拍攝過的100多位名人裏面,哪個人是讓你最難忘的。

    鄧:李先生應該算一個。他當時只説了兩個字:“夠了。”是用中文。李光耀是一個在官方場合只説英文的人,也包括記者採訪。但他對我説中文,讓我很感動。他這個人還很有意思。在我拍他的前一天,他曾讓他的新聞藝術部部長先替他拭拍了一張。並讓他的秘書打電話問我,穿什麼衣服。我回答説白衣服。因為我事先有準備,知道新加坡的政府高級官員為了表明自己的廉潔,在很多場合都喜歡穿白衣服。這讓他很高興,説我很了解他。我猜想,這大概也是我能PASS的原因。

    記:那你自己比較滿意的呢?

    鄧:一個是拍基辛格的那張。他收到照片後託人帶話來:“告訴鄧偉,我以後再也不會讓別人拍了。”我回話説:“告訴博士,我知道他罵我呢!”

    記:在你之前還有誰拍過基辛格?

    鄧:世界著名的攝影家尤素福卡什,加拿大人。

    記:權威人士怎麼評價你的這張?

    鄧:不是看,而是在讀。很多人寫過《基辛格傳》,那是用來讀的,看我這張照片也能讀出其中的故事。其實,我最滿意的是拍華裔物理學家楊振寧教授的那張,可以説是我的代表作。

    (説到這裡,鄧偉起身找來了楊振寧的照片,為我現場講解。限于篇幅,恕我不能在這裡轉述)

    記:在這些名人中,哪類人是比較好合作的?哪些人是不好合作的?

    鄧:應該説哪一個人都不好合作。你想呀,都是名人,哪個名人沒有個性?

    記:那在你的拍攝中最愉快的合作是哪一次?

    鄧:最愉快的是我為美國前總統布希拍照。當時,他剛從中國訪問回來,見到我時,邊打招呼:“鄧,我剛從北京回來。”邊衝過來擁抱我。我當時就有一種久違了的父愛般的感覺。因為我父親去世已經很多年了,在這件事上他給了我巨大的支援,但是他沒能看到我的成功。在拍照中,布希很熱情,拿我當他的朋友。東西任我擺放,這是其他人做不到的。拍完後,按慣例,我請布希給寫一段話。當時他的秘書就過來阻撓。布希毫不客氣地説:“他是我的朋友,請你現在就出去。”

    電影誰都能拍,這個事情只有我能做

    記:作為電影學院著名的78班的一員,你本來也可以向你的同窗張藝謀、顧長衛們一樣,成為中國電影的驕子,但是你為什麼會選擇了另外一條路?

    鄧:我其實是很喜歡電影的。有時做夢我都是在拍電影。但是我認為電影誰都可以拍,這個事情只有我能做。

    記:為什麼?

    鄧:大概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吧!爹媽生了我,讓我想出了這件事,總不能讓別人去做吧,只能是我去做。這跟拍電影不一樣,故事可能是編劇想出來的,然後導演率領大家共同去做。

    記:你的意思是説,首先這件事是你想做的?

    鄧:對。

    記:除此之外,是不是就是像張藝謀説的,也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

    鄧:好像與什麼人沒關係。我的意思是説,比如説,李寧是出色的體操運動員,馮鞏是優秀的相聲演員,崔永元是最棒的節目主持人。他們都是在自己的行當裏做得最好,這説明這個行當是適合他的。這件事情我能做,是因為適合我做。

    記:那跟你的性格有關嗎

    鄧:我記得小時候去四川飯店吃飯,一個老服務員説我有一個習慣,坐在那兒我的眼睛只盯著自己這桌,甭管人家那桌上菜多熱鬧,我從不往人家那看。好像別人的事對我沒什麼吸引,我本人也沒什麼奢望。

    記:一般是這樣,心無旁騖的人比較容易集中精力做事情,也比較容易成功。但是不是有時容易一根筋?

    鄧:張藝謀是這麼説過我,好像是在楊瀾的一個什麼節目裏,我沒有看到。

    記: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要做成一件事,有時是需要認死理的,不能太靈活。否則一天一個主意,什麼事也做不成?

    鄧:做事是這樣的,但做人不一定吧?

    記:從30歲到40歲,不管你做的這件事多麼有意義,你畢竟付出了10年的青春歲月,你真覺得值嗎?

    鄧:應該説是20年,從我拍中國文化名人開始。我覺得,一個人一生能做成一件他想做的事,無論付出什麼樣的代價都是值得的。

    記:包括失去很多普通人的生活樂趣?

    鄧:……(不知道他為什麼沒有直接回答我的問題,而是説他喜歡逛商場……)

    記:那麼,今後你還會用5年、8年甚至10年的時間再去做一件事嗎?

    鄧:我覺得這是一個誤解。好像我做完了一件事,該去做另外一件事了。不是這樣的,我會一輩子幹下去的。 

    鄧偉簡歷

    1959年4月出生於北京。

    青少年時師從李可染先生學習繪畫,後向朱光潛先生學習美學。

    1978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係。

    1982年畢業,留校任教。曾擔任故事片《青春祭》等影視作品的攝影、攝像。

    1980年至1985年自費拍攝完成中國第一部名人肖像攝影集《中國文化人影錄》。

    1986年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

    1990應邀赴英國講學。此後,開始自費環球拍攝世界名人至今。

    1999年出版《我眼中的世界名人——鄧偉日記》。

    2000年出版《鄧偉眼中的世界名人》畫冊。

    2001年4月7日,《鄧偉眼中的世界名人攝影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

    人民網2001年4月9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