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蘭熱”為何歷久不衰(圖)

    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張玉忠任隊長的樓蘭考古隊20日早晨離開鐵幹裏克,開始穿越茫茫戈壁灘,奔赴樓蘭古城遺址,進行21世紀對樓蘭的第一次科學考察。

     張玉忠研究員説,這次考察有兩個目的:一是對前期被新疆本地媒體披露的被盜墓地進行清理,並將文物帶回烏魯木齊進行專家論證;二是對以樓蘭古城為中心、方圓50公里範圍內的樓蘭遺址區進行巡查,了解是否還存在其他被盜古墓。

    新疆樓蘭古城遺址發現一個世紀以來,前往探訪的中外人士絡繹不絕。近幾年隨著新疆旅遊開發的深入和交通設施的健全,一股到樓蘭地區探險的熱潮又迅速掀起,越來越多的中外探險家、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密切關注著這座荒漠深處的古城堡。

     記者就“樓蘭熱”現象專門採訪了新疆文物考古所研究員穆舜英。這位終生從事文物考古的70歲的女學者説,自從1901年瑞典人斯文赫定組織的探險隊發現樓蘭古城遺址後,中外學者對樓蘭的考察和探訪從未間斷,因為這裡有許多未知的謎團吸引著人們去破譯。

     樓蘭古國的名稱最早見於西漢時期的《史記》一書,當時樓蘭人已經建立國家並擁有城池。張騫開通絲綢之路以後,樓蘭成為早期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樞紐。可是這樣一座繁盛的城市,卻在西元4世紀突然消失。尋找樓蘭城消失的原因以及樓蘭人的去向,對於探訪者來説是很有吸引力的。

     樓蘭古城遺址所在的羅布泊地區,如今已被漫漫黃沙所覆蓋,上無飛鳥,下無走獸,自然環境極為惡劣。當年斯文赫定死裏逃生,而中國科學家彭加木、探險者余純順進入羅布泊後卻一去無回。斯文赫定在遊記中描繪夜宿羅布泊能聽到竊竊私語,頗具傳奇色彩,這更加激起人們去樓蘭古城遺址看看的慾望。

     穆舜英研究員説,一個世紀以來,人們對古樓蘭文明的起源、發展和衰亡進行了廣泛研究,許多專家學者從絲綢之路開闢、佛教東傳等文化交流現象來探討古樓蘭文明的起源和發展,從環境變遷、河流改道、氣候變化、農業衰退等現象來探索古樓蘭文明的衰落。這些研究成果牽動著現代人的心弦,因為避免樓蘭悲劇重演是地球上所有人的共同心願。

     據新華社

    相關連結

    遺失鐵鏟發現樓蘭國

     古樓蘭王國位於今天中國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北境,羅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處,西南距若羌縣城220公里,東距羅布泊西岸28公里。 整個遺址散佈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樓蘭王國最早的發現者是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1900年3月初,赫定探險隊沿著乾枯的孔雀河左河床來到羅布荒原,在穿越一處沙漠時才發現他們的鐵鏟不慎遺失在昨晚的宿營地中。赫定只得讓他的助手回去尋找。助手很快找回鐵鏟甚至還揀回幾件木雕殘片。赫定見到殘片異常激動,決定發掘這廢墟。1901年3月,斯文赫定開始進行挖掘,發現了一座佛塔和三個殿堂以及帶有希臘藝術文化的木雕建築構件、五銖錢等大批文物。隨後他們又在這片廢墟東南部發現了許多烽火臺,一直延續到羅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風沙掩埋的古城,這就是樓蘭古城。

    樓蘭屬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與敦煌鄰接,西元前後與漢朝關係密切。古代樓蘭的記載以《漢書西域傳》、法顯還有玄奘的記錄為基礎。

     樓蘭百年探險史

     1901年3 月4 日至10日斯文赫定發掘樓蘭城內13個點,獲取大批漢魏和羅馬古錢幣、具有中亞希臘化風格的建築木雕、兩枚木簡,大量魏晉木簡,精美的中原絲織品等150余件。

     1906年和1914年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到樓蘭進行大規模的考古。

     1908年日本大谷光瑞考察隊橘瑞超到達樓蘭,發現“李柏文書”。

     1927年斯文赫定組織中瑞西北考察團再次樓蘭之行,發掘出一具女性木乃伊,因其衣著華貴,被稱為“樓蘭女王”。考察團中方考古學家黃文弼因孔雀河水擋道,未能到達樓蘭。

    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爆炸成功,樓蘭成為軍事禁區。

     1979年借中日合拍《絲綢之路》的機緣,中國考古學家乘直升機第一次到達樓蘭,中國學者在樓蘭被發現半個多世紀後,才實現到樓蘭考古的夢想。

     1979年12月22日,新疆考古學家王炳華帶領的考古隊發現古墓溝墓地。這次發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將樓蘭文明推至3800年前的青銅時代。

     1980年新疆女考古學家穆舜英發現“樓蘭美女”。

     1980年至1983年新疆考古研究所對樓蘭地區古遺址進行了大規模普查。發現許多新石器遺存。

     1995年樓蘭西北的營盤古墓爆出驚人發現,東西方文明是那樣完美地集中交匯在這裡。

    對樓蘭古國消亡的

    不同説法

     美國人亨廷頓認為,第四紀以來塔裏木盆地氣候趨於乾旱,氣候變化引起地理環境的變化,羅布泊原是面積很大的內陸海,由於氣候乾旱而漸漸縮小,降水量減少了30%,古樓蘭人被迫大批遷移。

     英國人斯坦因認為,塔裏木盆地的氣候一直處於乾旱狀態,至今沒有多大改變,但河流水量連年大減,因此樓蘭古國的消亡與降水量無關,而是高山冰川萎縮,河流水量減少所致。

    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的陳汝國研究員認為,絲綢之路改道而引起的經濟地理的重大變化,對樓蘭的消亡有直接影響。而從整個衰敗過程來看,關鍵原因還是由於河流來水日趨減少而導致的自然環境惡化。

     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凍土研究所的夏訓誠研究員考證認為,樓蘭古國的經濟一直以畜牧和漁獵為主,兼有屯田農業,且又地處古代東西方交通的咽喉要道,這三者反映了樓蘭地區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樓蘭的消亡只能是政治、經濟和自然條件變化的綜合反映。

    《北京娛樂信報》2003年2月24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