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正式啟動中國民族民間文化遺産保護工程

    文化部日前正式啟動中國民族民間文化遺産保護工程,將通過建立遺産代表作名錄、遺産傳承人和文化生態保護區等方式,對我國浩如煙海的民族民間文化遺産尤其是瀕危遺産展開搶救和保護。

    為此,文化部專門成立領導小組,在20日舉行的中國民族民間文化遺産保護座談會上,向擔任專家委員會顧問的知名學者頒發了聘書。

    自20世紀50年代起,我國就開始組織對部分民族民間文化遺産進行調查和研究。1979年以來開展了編纂十大文學藝術整合志書的工程,共有5萬名經過培訓的調查人員參與全面深入的普查。據不完全統計,迄今已收集民間歌謠302萬首,諺語748萬條,民間故事184萬篇,民間戲曲劇種350個,劇本1萬多個,民間曲藝音樂13萬首,民間器樂15萬首,民間舞蹈1.71萬個,文字資料50億字。目前志書已出版173卷,預計于2004年全部出齊300部450冊省級卷,一個系統、規範的民間文學藝術檔案正在逐步建立。

    文化部專門成立“振興京劇指導委員會”、“振興崑曲指導委員會”或採取資助等形式,重點扶持具有重要價值的民族民間文化遺産,並努力推動崑曲首批入選“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此外全國有322個鄉鎮被命名“藝術之鄉”,204名傳統藝人被命名為“工藝美術大師”,促使鼓勵各地加強對民族民間文化的整理、保護和開發。同時,對於瀕臨失傳的民間絕技,國家還給予民間藝人以適當的資助,鼓勵其帶徒傳藝。

    據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介紹,從今年開始,這一工程將著手全國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的普查和工程開展實施試點,將在以往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摸清家底,分門排隊,建立我國民族民間文化資源檔案庫。

    新華社2003年1月2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