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濟動態
財經資訊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地方通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追蹤報道:圓明園拒絕商業操作

張楠

     七月初,在北京結束的“中國文化遺産保護與城市發展”研討會上傳出消息,圓明園將建遺址公園。

    然而事隔幾日,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陳志華教授的反對意見便見諸報章:“一個最大的問題是,由於上地資訊産業基地的建設,圓明園遺址公園有可能保不住。”“為了緩解上地資訊産業基地到清華、北大之間的交通擁堵,兩條幹路將勢必南北橫穿圓明園,則圓明園將一分為三。”

    一時間“語驚四座”,海澱區規劃局有關人士首先反駁,堪稱針鋒相對:“幾年前,由西向東橫穿清華的城市幹路就已做出規劃,但由於清華不同意,至今不能通行,圓明園舉世聞名,怎能説切就切?!”

    這樣的爭論直讓人疑惑:是為園爭,還是為路爭?

    之後,編制“圓明園遺址公園規劃方案”的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關人士也出面解釋,稱並非“新建”或“恢復”,而是“能不恢復就不恢復地整修保護”。

    報道説,這是“規劃”編制者“首次同意接受新聞界就圓明園事宜的採訪”。“規劃”據説去年就定了,早跟大夥説清楚會不會好一點?

    很快,北京市文物局有關人士也公開表態稱“要在該文物保護範圍內新建任何建築,都要經規劃和文物部門的批准……為了兩條路毀掉舉世聞名的圓明園,對不起古人更對不起子孫,有關部門也不會批的。”

    7月21日,從北京文物工作會議上又傳來消息:“圓明園遺址公園”又被列入近3年內北京市文物建築搶修計劃名單,並成為北京市文物保護的一項重點工作。

    據説,“規劃”亦已陸續實施。

    如此一波三折,圓明園又成了本月的熱點話題———其實,圓明園熱了又冷,冷了又熱,這已不知是第幾次了。惟一新鮮的是,一直圍繞著圓明園的爭論都是“該不該重建”,這次又爭出了“該不該修路”的枝節。

    爭論了十幾年,圓明園成了國人揮之不去的一個“情結”,全面修復?複製得再好也是贗品;原封不動?事實是圓明園正日益被展會、攤販、工廠、別墅、遊樂設施“改造”為一個不倫不類的“後院”式公園,圓明園的現實與理想越來越遠。

    是否按新“規劃”建成“憑吊活動區”、“國史文物展覽區”、“遺址遊覽區、休閒遊樂區、綜合服務區和公園管理區”就理想了?

    無論怎樣,人們有理由期望,圓明園應該是人們憩息漫步、寄情凝思的清寂之區。統治者的腐朽與報應,強勢者的蠻橫與恥辱,資本的力量與戰爭的罪惡,輝煌與衰弱、美與醜的轉化,中西方的衝突與交融,乃至民族、國家與人類的命運……種種聯想,都能由此生發。圓明園不僅是愛國主義的教育基地,更是人類文明悲劇美的教育基地;不僅是中國人的國恥地,也是野蠻侵略者的恥辱地;是人類對自身人性貪婪、殘暴、無恥的一面的反省地,也是各民族消除隔閡、增進理解,促進全人類共同文明的文化聖地。

    因此,我們必應對圓明園有所“作為”,如何營造這樣的氛圍?如何賦予眼下“園子大,幹貨少”的尷尬之園最恰如其分的神韻?這個方案如此之難,因為它的靈魂魅力必須來自於一種高尚的凝聚力。

    有人説得好:前提是必須對圓明園的歷史蘊涵、文化價值和現狀有深入的了解,並將這種了解達成一種廣泛的社會共識,然後再化作政府的合理行動。

    國家大劇院的設計方案可以在全世界徵集方案,作為全人類的遺産,圓明園方案是不是也應該採取更為審慎和科學的方法?

    在此之前,恐怕最實在和最緊要的行動方案應該是:拒絕任何借修復之名行商業目的之實的行為,抗拒商業化的粗鄙與低俗的侵蝕。

    《北京青年報》

    



相關新聞


圓明園:最後的人家



給國恥之地注入新的文化血液和靈性 青年學者主張建圓明園大學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