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系列考古發掘再現廣州古城舊貌

    今日繁盛的廣州城似乎已難以追尋其千年前古老歲月的痕跡,但是近期考古工作者在城區部分建築工地中,不斷發掘出一些歷史遺跡,成為了解廣州城市發展變化的珍貴資料。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廣州市中心惠福東路一個工地上發現了漢代水關遺址、東漢建築基礎、東漢和南朝水井、唐代房基等遺跡。專家考察論證認為,推斷這裡應是一處大型西漢木結構建築,其性質可能是較少見的水關。根據已揭露的遺跡,“八”字形木結構是一處漢代水閘遺址,其功能是防洪、防潮及排水。這裡曾是珠江濱線,其西相距約1公里處據載為晉代碼頭--坡山古渡。據廣州市考古所介紹,此遺跡為研究珠江岸線在廣州城區的演變提供了又一證據,再次證明古代珠江岸線是蛇行蜿蜒的。

    去年12月起,廣州對位於現在的黃金商業旺地北京路的廣州百貨大廈新翼工地進行發掘,發現了珍貴的三國時期銅錢窖藏和唐代鑄錢遺址。遺址發現一處利用廢棄水井作儲存的窖藏,窖藏分兩層堆積,下層是陶瓷器,瓷器有青釉碗、罐等;上部堆置成串成堆的銅錢。目前已可辨識的錢幣有“五銖”、剪輪“五銖”、“大泉五百”、“大泉二千”、“大泉當千”等。這次發現三國銅錢的數量之多,不僅是廣州地區首次發現,在嶺南地區亦屬少見,反映了當時廣州商業貿易的繁榮景象。三國時期的陶器、青瓷器也將為認識廣州漢末至晉代的考古材料建立可靠的尺規,是廣州三國考古的重大收穫。

    這個工地在發掘中還發現唐代鑄錢遺址,在唐文化層中出土一批“開元通寶”銅錢。這些錢多呈金黃色,可以斷定未經使用,有成品和次品,成品鑄工精緻,次品外廓帶有澆道粘連的銅葉。

    新華社 2001年3月24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