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周原遺址發掘取得重大進展 首次發現巨型水井

    陜西周原考古發掘取得重大進展,在雲塘建築基址附近又發現一座大型房屋基址,並在其北側首次發現一眼31米深的周代水井。這眼周代巨型水井位於新發現的房屋基址的北側。水井呈橢圓形,東西長2.5米,南北寬2米,其壁光滑。在其深度達5米時,打破第一層姜石面,形狀由橢圓形變為長方形。在5米深度以下,井的形狀基本保持著長方形,其長2.1米、寬1.1米,至21米深時,井壁突然外擴,井底範圍變大,剖面呈袋狀,可能是長期使用導致井壁垮塌而成。

    除水井深達31米之外,水井中出土了許多陶片,其中28米以下全部為陶片所堆積,或是為了過濾水源之用。此外,井內還出土了一些以雙耳罐、缸為主的周人生活用器物,以及部分骨器、石器和木炭。

    陜西考古所副所長、周原考古隊領隊曹瑋説:“這口巨型水井是周原地區第一個經過考古正式發掘的水井,它的發現為了解周代水井結構、水器形制及相關水文資料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

    水井南邊新發現的房屋基址呈長方形,南北長11.1米,東西寬7.35米。其東、西、北三面皆有回廊,回廊踩踏面低於房基15至30釐米,在東回廊南部出土了3個精美的玉蟬。房基係熟土夯築,結構緊湊。房基內發現2處深度4米左右、直徑約0.9米的圓形坑,坑壁規整,填鬆散的灰色土,裏邊出土一些玉覆面。專家認為,這座房屋基址和原來發掘的一組大型西周主體建築之間存在某種密切關係。這座房屋基址的發現對進一步完善和了解西周大型建築基址的結構和探索當時的社會禮制提供了重要資料。

    這些成果是由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和陜西省考古研究所三家組成的考古隊在周原地區連續3年考古發掘的基礎上獲得的。

    周原遺址位於陜西扶風、岐山縣接壤處,保護面積24平方公里。這一帶是周的發祥地和西周時期的宗廟區,文物遺存極為豐富,迄今共出土文物數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出土數量多、銘文多、考古價值高著稱,被譽為“青銅器之鄉”。

    新華社2003年1月8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