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玩”名著應慎重

    劇本荒使得戲劇創作者們紛紛將目光轉向中外名著或經典名劇,這不僅能使他們打出大師的旗幟,而且還能獲得很好的票房。從京劇《駱駝祥子》、川劇《金子》、曲劇《龍須溝》、《茶館》到話劇《生死場》等,可以説是一路看好。這些都是忠實原著的改編。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對原作改動較大的作品,如北京人藝新版《原野》、《日出》及孟京輝導演的達理奧福的《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等,引起廣泛的爭論。

    近年在劇壇上掀起了一股名著“中國化”風,有的導演認為名著遠離中國和當代會影響票房收入,於是將它們改為中國當代的故事。這雖然不是中國導演發明的,可還頗使一些中國觀眾感到新奇。但是久而久之,這種手法用得多了,不僅觀眾厭倦了,也引起一些專家的非議。他們認為,凡事都有度,導演過份表現自我而將經典名作改得面目全非,這大可不必,因為名著雖然描述的是時空遙遠的故事,但名著之所以為名著,就是因為它具有超越時空的內涵,屬於任何社會和任何時代。評論家薛若鄰認為,名著具有與當代文化接軌的優勢——它們在藝術上講究,具有不可替代的特色;在內容上如反對黑暗,歌頌剛直不阿、鐵面無私等思想傾向,與今天的時代要求一致,所以它能自然地融入當代社會,順利地被當代觀眾理解和接受。筆者去年年底觀看了中國青年藝術劇院演出的美國劇作家愛德華阿爾比六十年代創作的荒誕劇《屋外有花園》,導演忠實原作,並沒有使劇作失去現實意義,反而因為劇作所鞭撻的為了錢可以出賣自己的主題在今天仍有深刻的現實意義而卻引人共鳴。著名導演陳顒曾執導過多部外國名劇,她的一貫原則是忠實原著,前年她執導的布萊希特的《三毛錢歌劇》和果戈裏的《欽差大臣》,沒用任何多餘的噱頭,卻獲得了很好的票房。這足以説明名著具有跨越時空的經典魅力,也證明人們希望看到原汁原味的名著演出。

    針對以荒誕的手法闡釋曹禺的經典劇目《原野》,不少專家表示,對名著應抱尊重、珍惜、謹慎、學習的態度,而不是借名著的名,丟名著的著,失落原著的精神靈魂,而又無新的見解、新的發現,不能玩名著。北京人藝劇作家郭啟宏説:“對經典文本的解讀,要有崇拜感,有的人古書都讀不懂就‘戲説’,是很不嚴肅的。”主張忠實原著慎於翻新的劇作家戴英祿認為,具體操作中有成功,也有閃失,這不足為怪,但原著是不可代替的。不能以自己對原著的膚淺理解而對名著進行傷筋動骨的改造,可以利用戲劇形式或戲曲程式豐富名著的舞臺表現力。如京劇《駱駝祥子》中的洋車舞蹈動作的設計精細、傳神,有創造性。根據話劇《原野》改編的川劇《金子》,形式上將話劇神韻用川劇本身的語言、生活情態來表現,使之川劇化了;內容上著重表現金子在兩個男人之間選擇的痛苦,對原作也有突破。這些嘗試,大膽創新又不失名著之魂,是值得肯定的。

    很多專家認為,名著改編最關鍵的是要吃透名著精神,對原著有新的開掘和發現,不能“玩”名著。改編名著者只有具備了與大師對話的能力,才能揭示出原作的深刻內涵,形式上的變化也就不會僅僅是對名著的圖解。筆者認為,這方面的成功之作有:田沁馨據蕭紅同名小説編導的話劇《生死場》,以誇張的肢體語言和鮮明的人物塑造,給人以強烈的震撼;查明哲導演的話劇《死無葬身之地》,將存在主義大師薩特對人性的揭示作了淋漓盡致的展現,賦予名著以新的表現力。相比之下,有些標新立異的改編只是徒有虛名。因此筆者希望一些戲劇編導手下留情,如不能給原著增光添彩,倒不如老老實實地將名著搬上舞臺,讓人們一睹大師名作的真實面目。

    《光明日報》20001年3月12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