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借助現代科技確定秦兵馬俑“産地”

    中國科學家借助現代科技揭開了秦兵馬俑的“産地”之謎,氣勢恢宏的8000多秦兵馬俑産自秦始皇陵附近。秦始皇陵兵馬俑叢葬坑于1974年3月被發現,武士俑和車馬俑與真人真馬一樣大小,造型栩栩如生。這些深埋地下的“古代大軍”位於陜西臨潼縣秦始皇陵東側,有“世界第八大奇跡”美稱。

    

    “現代科技方法研究發現,秦兵馬俑是就地取土燒制而成的”。參與這項課題研究的秦兵馬俑博物館副館長張仲立研究員説:“其製作窯址應在秦始皇陵附近10公里範圍內或10公里左右的地方。”

    

    秦始皇兵馬俑的製作原料取自何方、窯址在哪等問題,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著文物考古界的專家及文物愛好者。過去,人們往往著力於秦兵馬俑具體製作工序和藝術特色的研究,對其製作場所和原料産地則一般推測為“兵馬俑坑附近”。

    

    張仲立説,他們採用國際上先進的儀器中子活化方法,從尋找製造兵馬俑原料的土層入手,通過主要反映原料産地特徵的微量元素的分析找尋其原料産地。經過3年多的努力,終於將兵馬俑的“産地”鎖定在秦始皇陵附近。從1999年開始,秦兵馬俑博物館的專家與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鄭州大學物理工程學院、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的專家聯合尋找秦兵馬俑的“産地”。他們在以秦始皇陵為中心的廣大區域內採集了秦兵馬俑樣品,秦始皇陵附近不同地址、同一地址不同深度的土壤樣品及其他著名瓷窯的瓷胎樣品,並對它們逐個進行了中子活化分析,測定出每個樣品中的32種元素。然後再運用模糊聚類分析法將所有樣品的元素進行數據處理,探討其相互關係。

    

    張仲立説:“對比分析的結果顯示,燒制兵馬俑的土壤與秦陵附近的壚土層關係密切,而與該處的黃土層關係較遠,與其他著名瓷窯瓷胎的關係更遠。

    

    經過合理推斷,兵馬俑的原料可能取自秦陵西南方9.5公里的棗園村、秦陵以東5.5公里的高邢村一帶的壚土層,或者取自秦陵附近其他地方的壚土層。”他説:“中國陶窯有就地取土的傳統,兵馬俑也不例外。兵馬俑的原料在秦陵附近的壚土層,燒制兵馬俑的窯址也應在土壤的産地附近。此前,考古工作者已在秦始皇陵附近發現過窯址。”

    

    這一研究成果已發表在新出版的中國國內權威雜誌《中國科學》第10期上,並得到其他科研人員的認可。(完)

    

    新華社2002年11月18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